第1眼TV-華龍網 唐雨
          
          聽新聞
          
        
“沒想到被詐騙的錢這么快就找回來了,實在是太感謝了!”
近日,家住重慶市渝北區的雷先生感覺坐了一趟“過山車”——他的畢生積蓄近50萬元被電信網絡詐騙分子騙走,所幸市反詐騙中心民警及時通過警銀聯動機制,實現“攔截止付秒響應”。
隨后,雷先生通過“警快辦”的“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申請資金返還,幾天內就成功收到了返還資金。
雷先生能這么快收到返還資金,得益于重慶市公安機關創新建立的涉詐資金止追返機制,這也正是“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果之一。
依托“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建設,重慶有效遏制電詐案件勢頭,今年1—9月,全市電信網絡詐騙立案同比下降4.21%。該應用先后獲評2024年數字重慶建設優秀應用、數字重慶建設優秀成果銀獎和數字重慶建設兩周年標志性成果典型案例。

在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日益復雜、隱蔽性增強的背景下, 數字技術正在重塑金融安全的技術底座。
2024年10月,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建成上線“全民反詐”數字化應用賦能實戰。經過近一年的運行,該系統已在全市1031個鎮街貫通預警勸阻、涉詐人員就業幫扶等10個多跨事件,月均辦件量達8萬余起,多跨事件辦理數和辦結率全市第一,有效提高了反詐勸阻效率和成效。
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公安機關雖然加快與電詐分子攻防對抗的迭代升級,但“全民反詐”應用在應對電信詐騙發展變化新形勢等方面,還存在風險感知能力不足、預警精準度不高等問題。
為此,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堅持問題導向,依托“1+3+38+N”工作機制,強化AI賦能,對“全民反詐”應用進行迭代升級,打造了“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
“我們通過開發5個高質量數據集精準訓練模型,構建了3個智能體賦能實戰實效,打造N個智能預案強化多跨協同,將AI能力精準嵌入風險感知、協同處置、偵查打擊、復盤評價場景中,構建起一套多層次、跨部門、全鏈條的反詐體系。”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主要分為三個子場景,即風險感知處置場景、偵查打擊場景和復盤改進場景。

今年9月,來自長壽區的張先生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稱其是抖音客服,由于張先生誤開抖音會員,若不取消,每個月將扣除800元。
隨后,心慌的張先生按照要求,登錄了某詐騙網站,并填報相關銀行卡信息,甚至來到銀行取了數萬元現金,打算按照對方要求給對接人。
然而,令電詐分子沒想到的是,從詐騙開始實施的那一刻起,重慶公安反詐綜合場景就開始啟動智能“跟蹤”了。
當詐騙電話打給張先生時,市反詐騙中心的“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風險感知模型同步捕捉到了詐騙分子的行為,隨即向長壽區反詐中心推送低危預警指令。而當張先生訪問詐騙網站時,預警指令已由“低危”轉為“高危”,當張先生抵達銀行打算取錢時,預警指令立即上升為“特危”。長壽區公安局立即派出民警見面進行勸阻,成功攔截張先生被騙資金39.6萬元。
“張先生案例中涉及的就是‘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中的風險感知處置場景,通過搭建感知模型,實現了潛在受害人、涉詐嫌疑人和涉詐工具三類風險的感知和處置。”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風險感知處置場景日均識別詐騙網站從10萬個提升至40萬個、識別詐騙電話從1400個提升至4000個,精準捕捉風險數據從2萬條提升至3萬條。
在風險處置環節,對特危等級風險,智能體自動匹配“民警見面勸阻”處置預案,自動推送銀行、運營商采取銀行卡止付等保護性措施。對高危、中危、低危等級風險,自動匹配“人工電話預警”“AI智能外呼預警”“短信預警”等處置預案,同時依托市三級治理中心自動調用智能預案,將風險事件推送鎮街開展協同處置,實現了電信網絡詐騙的精準防控。

除了將守護跑在風險前,“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還有什么作用呢?
那就是讓被詐騙的市民更快地拿到“失而復得”的資金。
前不久,北碚一群眾被詐騙350萬元,報警后資金被成功攔截,通過線上申請,僅5天就返還到賬,真正做到了“阻截快、返還快”。
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AI+大數據,辦案民警極大提升了涉詐資金的追蹤攔截效率,更快為老百姓挽回經濟損失。在“警快辦”上線“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實現攔截秒級響應、返還全程網辦,涉詐資金平均返還周期壓縮47%。
“電詐案件偵查中,總存在基礎信息采集質量差、證據調取周期長、辦案民警研判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所以偵查打擊場景應運而生。我們結合AI大模型和RPA技術,賦能案件偵辦全流程,打造了‘案件研判智能體’,極大提升辦案效率,實現了案件自動串并,涉案資金自動止付,涉案要素一網通查,研判報告自動總結等功能,幫助民警更好進行反詐工作。”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相關負責人說。

針對行業部門問題發現難、治理不精準、責任未壓實等問題,重慶公安也通過復盤改進場景,掛接行業法律法規、案件復盤、案件研判要素等知識庫,構建“多行業監督治理智能體”,發現行業企業存在的行業監管漏洞,自動生成責任倒查報告并提出行業治理建議。
今年以來,已發現金融、通信、互聯網、寄遞等行業問題26個,發出風險提示6份,并會同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重慶金融監管局出臺工作指引,推動行業主管部門發出整改通知書3份,有效促進行業精準治理。
如今,科技正賦能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讓生產更高效、生活更便利。重慶依托“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從源頭治理到快速響應,再到資金返還,全方位提升反詐效率。這張科技織就的“反詐網”,正成為守護百姓“錢袋子”的重要屏障。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唐雨/文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