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重慶日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周芳)近日,市教委發布《重慶市推進新時代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高質量建設110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推動社會公共足球場地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等要求,全面推進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
《措施》提出的10大舉措包括:健全管理機制、加強師資建設、加大場地供給、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訓練模式、完善競賽體系、提升特色品質、暢通成長渠道、深化體教融合、培育主題文化。
《措施》提出,構建“幼—小—中—大”校園足球一體化發展機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大校園足球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落實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中小學擔任、兼任足球教師、教練員政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待遇保障。實施校園足球師資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市級培訓校園足球骨干教師、教練員、裁判員不少于1000人次。加大場地供給,探索靈活管用的校園足球場地小型化、多樣化使用方式。探索建立區域內足球場地管理共同體,形成教育與體育、學區與社區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推動社會公共足球場地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措施》明確,要建立符合各學段學生身心特點的校園足球一體化課程體系。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探索性創新研究,構建數智化校園足球體系,推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校園足球教學深度融合。
《措施》提出,高質量建設110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特色學校足球課時不低于體育課總課時數的1/3,配備1名專職足球教師或中國足協D級以上資質的教練員,建有1塊可供教學訓練的足球場地。支持有條件的區縣構建小學、初中、高中“631”升學模式,允許小學、初中優秀足球人才跨學區合理流動、成建制升學。普通高中體育后備人才足球試點校,實行三年一復核,動態調整招生指標,保障足球特長生招生質量。
建立健全市、區縣不同年齡段相銜接的高水平足球隊,暢通選材渠道。堅持精英人才培養專業資源與優質教育資源相結合,支持依托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市區級青訓中心,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與青訓中心融合共建。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建成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021所,250余萬名學生經常性參與校園足球活動。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