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纸”到国际大通道——陆海新通道诞生记-华龙网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农村乱子伦毛片国产乱,av天堂亚洲区无码先锋影音,蜜臀av在线观看

從“一張紙”到國際大通道——陸海新通道誕生記

2025-11-03 06:14
聽新聞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實習生 李俊曉

【開欄語】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是中國與新加坡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后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該項目于2015年11月7日宣布設立,以重慶為運營地。

10年來,它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領域重點合作的基礎上,又持續開拓了教育、農業、文旅等領域,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的發展帶來巨大助力。如今,新加坡已成為重慶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也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一張“金名片”。

值此項目實施10周年之際,即日起,本報推出“‘一帶一路’上的重慶‘新’名片”系列報道,為讀者講述那些交流合作的故事。敬請關注!

陸海新通道

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西通中亞南亞,東聯長江經濟帶,是貫穿中國西部與東盟的開放大通道。它改變了我國西部地區出海的格局,成為重慶對外開放的大動脈。目前,陸海新通道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79個港口。

再創新高!

截至今年9月,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年度發運量突破100萬標箱,創造了該班列開行以來年度發運量的最高紀錄。

回望2017年,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發運量不過幾千標箱。之后,發運量一路攀升。到2024年,發運量已達96萬標箱,8年增長了283倍。

8年來,陸海新通道從無到有、從試運行到常態化、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展示出良好發展勢頭,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了強勁動能。

鮮為人知的是,這條通道的謀劃,遠不止8年前。它誕生的背后,其實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息息相關。

新方遞給中方一張紙

畫著陸海新通道“線路圖”

2013年10月,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10次會議期間,中方提議在中國西部地區開展第三個中新政府間合作項目。這一提議得到了新加坡的積極響應。

此前,中新已通過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兩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形成了互利合作的成功范例。

“對于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雙方認為應跳出‘園區’的限制,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題,讓中新合作輻射面更大更廣。”中國新加坡商會重慶分會副會長陳泗棕,時任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中國司副司長,參與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籌備工作。

“物流是現代服務業的重點領域。”他回憶說,加上新方在這個領域有經驗有優勢,因此他們開始考慮,能否在物流領域做一些開拓。

具體做什么?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而彼時,中國多個城市開出通往歐洲的中歐班列,成為推動“一帶”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

在“一路”上,中新雙方能否復制這一模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班列的開行,讓新方獲得靈感。

按照這個思路,新方認為,中國西部地區的貨物出海,主要是沿長江抵達東部港口后轉海運,時間成本較高,如果能走鐵路則效率要高得多。2014年,新加坡港務集團投資廣西欽州港,這個港口完全可以作為西部地區貨物的新出海口。

隨即,新方開始在中國西部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陳泗棕也是參與人之一。他說,同時,新方還在本土舉辦論壇,討論這一思路的可行性。

“2014年,在中新政府的一次高層會議上,新方領導遞了一張紙給中方領導,上面簡單畫了一條中國西部貨物通過廣西出海的路線。”陳泗棕回憶說,新方詳細介紹了這條路線的重要性、欽州港可能存在的短板,以及未來應該如何打造。雙方很快達成共識。

選擇哪個城市具體實施?重慶很快入選。

重慶既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地的備選城市之一,又具備港口、鐵路等物流基礎條件,還有開拓中歐班列的經驗,在南向通道這塊也有發展需求。

2015年11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式落地重慶,并明確將物流作為項目重點領域之一。陸海新通道的誕生,由此打下基礎。

渝桂新三方開會

辦公室里提出“三港聯動”的設想

萬事開頭難,對于一條新的物流路線來說更是如此。

要想把這條線開起來,必須有物流企業、貨代公司的積極參與。然而,之后展開的市調表明,感興趣的企業很少。

畢竟,對物流企業而言,走什么路線、選擇什么方式,都有一筆精心計算的賬;一個集裝箱可以節約多少錢、節省多少時間,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比起一條尚未開拓的新路線,走了多年的長江黃金水道讓他們放心得多。

破局的契機,出現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以下簡稱國際物流樞紐園)。

該園區是中歐班列的始發地,有著開拓的“基因”,所以當聽到要開辟一條新物流路線的想法時,并沒有感覺突兀。其次,這個園區本就是以“鐵路”為根基,其區域內有團結村中心站、重慶鐵路口岸等,受水運影響很小。

2016年3月18日,國際物流樞紐園、新加坡港務集團、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三方代表在重慶會聚。他們圍坐在國際物流樞紐園一間辦公室里,熱火朝天地進行探討。

結合三個地區的區位和特點,三方認為可以通過重慶鐵路港、廣西北部灣港、新加坡港的聯動,打通一條由西部內陸出發,從廣西出海的新物流線路,從而實現“一帶一路”無縫銜接、內陸口岸與全球連接、中西部與東盟聯動發展。

三方意見達成一致后,便開始進入籌備環節。

“我們和國際物流樞紐園討論后認為,這個事值得做,而且要依托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來探索。”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回憶道。

很快,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就為這條通道按下“加速鍵”——2016年5月,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交通物流專委會上,重慶方面首次提出“南向通道”這一概念。

同年9月,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會議上,雙方就“南向通道”取得初步共識,會上探討了如何建設一條通過“重慶—北部灣—新加坡”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結合的陸海貿易路線,打造一條連接“一帶一路”的國際大通道,充分拓展沿線合作空間。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陸海新通道的前身——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以下簡稱南向通道)首次被正式提出。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定調”

從“南向通道”向國際貿易大通道轉變

朝有所聞,則夕行之。

重慶、廣西、新加坡各司其職,快馬加鞭。

2017年3月—4月,重慶和廣西相互派出工作組進行實地調研,范圍包括沿線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重要工業園區、港口建設情況、口岸功能種類等。

雙方一致認為,兩地的開放資源互補性極強,應集中優勢、加強合作,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盡快啟動“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測試。

4月底,廣西成功開行欽州港—重慶測試班列;5月中旬,重慶開通至欽州港的鐵海聯運班列,實現班列雙向運行。從測試結果看,這條線路比傳統運輸時間縮短了15—20天,進一步證明其可行性。

新加坡方面則從政策上給予扶持。比如,通過這條通道,從欽州港到新加坡中轉的船舶,新加坡方面優先中轉,并降低部分費用。在貨源組織上,新加坡方面也暗暗發力。

“南向通道”的班列,就這樣先開了起來。

看著行駛在重慶和廣西之間的鐵路班列,貴州、甘肅敏銳地捕捉到了它的價值,主動要求加入。

2017年8月31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期間,渝桂黔隴四省區市政府代表簽署了《關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標志著“南向通道”省際合作機制正式建立。

當年9月,“南向通道”鐵海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也意味著這條通道正式打通。

此后,班列開行量持續攀升、貨物種類持續豐富、行駛路線持續拓展、共建省區市持續擴大……“南向通道”的發展勢如破竹,影響力越來越大。

2018年11月12日,中新兩國正式簽署《關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南向通道”正式更名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簡稱“陸海新通道”。

更名,意味著這條通道將跳出“南向”的范疇,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世界。

后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通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也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

2022年7月,湖南懷化正式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朋友圈”,“13+2”的共建新格局正式形成。截至2025年9月底,陸海新通道已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79個港口。

中新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物流領域的一張名片,陸海新通道已成為連接中國西部與東盟乃至全球的重要紐帶。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區域合作也會迎來新機遇,這條通道成為各方抓住機遇的重要載體,為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貿易暢通提供重要支持。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交通物流領域發展成果

●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貨物運輸品類由最初50多個增加至目前的1316種,輻射我國18省75市163個站點。

●陸海新通道已形成24條圖定運行線路,實現與中歐班列的無縫銜接。其中以北部灣港、湛江港為起點的圖定運行線路已達14條,形成覆蓋西部主要城市的便捷高效的運輸網絡。

●中新多式聯運基地核心區作業總量累計超8.3萬標準箱、累計流通貨值228億元。

●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新加坡港實現數據共享,首次將國際供應鏈信息動態從國內段延伸到國際段,累計交換數據超過128萬票。

●中新海關“一單兩報”累計申報超過1730票。

●陸海新通道國際工商會聯盟成員涵蓋沿線18個國家19家商協會組織。

(記者楊駿整理)

責任編輯:杜漩
附件下載:
熱點推薦
最新評論
我來說兩句...... 發送
查看全部評論 >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