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吳剛
山水有情,鄉音未改;時代召喚,渝商歸來。
11月3日,以“渝見新機遇 商聚新重慶”為主題的全球渝商大會將在重慶盛大召開。來自五洲四海、跨越56個國家和地區的630余位渝商代表,帶著對家鄉的深情牽掛、投資興業的滿腔熱忱、共創未來的堅定信念,匯聚山城。
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重逢,更是一場共赴未來的相約。一幅“天下重慶人 共建新重慶”的壯美畫卷,正在巴山渝水間徐徐展開。
情系巴渝
數字與故事繪就渝商赤子心
重慶的民營經濟活力與全球渝商的足跡,由一串溫暖的數字勾勒而成——
目前,全市民營經營主體已達367.3萬戶,占全部經營主體的97.8%。其中,國內市外渝商約48.23萬人,主要分布在粵港澳、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海外渝商超1.8萬人,足跡遍及五大洲84個國家。
從嘉陵江畔到珠江之濱,從巴山渝水到泰晤士河畔,渝商已成為一張閃亮的“重慶名片”,在全球產業版圖上書寫著堅韌與忠勇、開放與爭先的巴渝精神。
另一方面,近年來,廣大渝商始終厚植家鄉情懷、支持家鄉發展,在投資項目建設、參與公益慈善、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積極作為、奉獻擔當。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回渝投資的商會達191家,渝商932人,投資額達979億元,其中上億元項目有95個;參與公益慈善的異地商會344家,涉及渝商4359人,累計金額6.43億元;助力鄉村振興的商會312家,參與渝商4754人,累計資金93.81億元。
一筆筆投資,是信任的投票;一次次返鄉,是情感的回流;一樁樁實事,更是渝商對家鄉最深情的告白。
在這些振奮人心的數字背后,是無數生動鮮活的渝商故事,他們用自己的拼搏與成就,詮釋著對家鄉深沉的愛和牽掛——
全球布局,打造世界級礦業巨頭。博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重慶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三十余年深耕鋁錳兩大主業,在德國、南美圭亞那等地布局十余家大型企業,擁有3億噸鋁土礦和3千萬噸錳礦資源,構建起“海外礦山—內陸工廠—全球市場”的獨特模式。
構建新生態,助力“重慶造”高質量出海。宗申集團在越南、泰國、墨西哥等地設立工廠,實現屬地化研發制造,產品直銷北美和歐洲。近三年出口額保持30%以上增長,帶動41家供應商“抱團出海”,形成風險共擔、共創共贏的新生態。
服務國家戰略,搭建渝緬經貿合作橋梁。渝緬集團董事長趙章傲積極響應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投資超15億元,建設中緬產業園、中緬經濟合作產業園、國際航空物流結算中心等項目,并在大足打造西南最大珠寶玉石產業集群。
“歸雁”反哺,助推家鄉經濟高質量發展。墊江籍企業家劉永強,響應“墊商回歸”號召,回鄉成立公司,解決700余人就業。近三年,公司產值近10億元、稅收近2000萬元,劉永強積極帶動商會會員返鄉投資15億元,創造3000余個就業崗位,并捐款捐物200余萬元,成為推動家鄉發展的“歸雁力量”。
鏈接成渝,打造西部物流百強標桿。重慶合川籍企業家朱鴻杰,十余年間構建起橫跨川渝20余城的現代化物流網絡,2018年,他攜2.8億元回饋合川故里,打造電商物流一體化基地,以三級物流配送體系貫通城鄉,并通過光伏能源、電商孵化等創新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橋梁和典范。
這些是全球渝商“牽掛”家鄉的生動縮影。
這份牽掛化作了回鄉的腳步:如浙江、云南等十多家異地重慶商會,集中帶領100余名渝商回到家鄉多個區縣開展產業對接;
這份牽掛化作了慈善的暖流:廣大渝商大力弘揚“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光彩精神,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這份牽掛更化作了鄉村振興的力量:通過產業投資、就業帶動、消費幫扶等多種形式,為家鄉注入強勁動能。
無論是在山水重慶,還是在粵港澳、長三角、英倫三島,渝商們的每一次拼搏,都是家鄉發展的延長線;每一份成就,都鐫刻著“重慶制造”的印記;每一次回望,都閃爍著赤子之心的光芒。正是這種深厚的情感與務實的行動交織,使得全球渝商與重慶的聯系愈發緊密。
政策賦能
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渝商興業
一座城市對企業家的態度,往往決定了這座城市的未來。
近年來,重慶將民營經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以超常規力度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2025年,重慶連續兩次召開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高規格表彰優秀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從制度層面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持續完善政策體系,為民營經濟提供堅實保障。重慶正以“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為核心目標,聚焦民營企業發展痛點與需求,通過減稅降費、融資支持、審批簡化、權益保護等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舉措,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賦能壯大,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在數量、質量、規模上實現新突破。民營經濟,已經成為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與活力源泉。
積極搭建多元平臺,拓寬渝商合作渠道。全球渝商大會本身就是一座連接渝商與家鄉的“黃金橋梁”,它為廣大渝商提供了與家鄉溝通交流、尋找合作機會、實現共同發展的廣闊平臺。此外,重慶還通過各類產業推介、企業對接、招商引資等活動,以及促進涉僑商協會合作等方式,致力于構建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機制,助力渝商與重慶共同繁榮,無論是促進產業回歸、拓寬國際市場,還是加強商會之間的合作,都得到了充分支持。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近年來,重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通辦”“一窗綜辦”“一次辦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截至2024年,全市民營經營主體達367.3萬戶,占全部經營主體的97.8%,民營企業達114.56萬戶,充分證明了良好營商環境對市場主體的強大吸引力。
聚焦產業布局,為渝商開辟回歸新賽道。重慶正加速建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等科創高地,全面推動傳統制造產業數字化升級。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到先進材料,從生物醫藥到人工智能,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全球渝商提供了回歸故里的“新賽道”和無限商機。近年來,眾多高科技項目和重大投資紛紛落地重慶,印證了重慶產業升級的強大吸附力。
政策的溫度、制度的力度、平臺的廣度、環境的優度,重慶正以“四個度”的疊加效應,為渝商回歸、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供最堅實的支撐。在這里,企業不是“客人”,而是“家人”;渝商不是“過客”,而是“主人”。
重慶向全球渝商發出的不僅是邀約,更是承諾;表達的不僅是期待,更是信心,致力于實現“產業回歸、資本回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的美好愿景。
共赴未來
新重慶與渝商的雙向奔赴
當嘉陵江的濤聲再次與世界對話,當“兩江四岸”的燈火映照歸鄉游子的目光,新時代的新重慶,正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堅定的步伐,擁抱每一位渝商的歸來。這是一座機遇無限、活力迸發、宜居宜業的城市,正與全球渝商共同書寫新的發展篇章。
作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重慶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在這里交會,使重慶成為內陸開放的橋頭堡、西部發展的增長極,為渝商提供了聯通世界的廣闊平臺和海量商機。
重慶是創新沃土,活力持續迸發。伴隨數字重慶建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布局的推進,重慶的創新活力持續涌動。數字經濟增加值保持年均16%的增長,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從人工智能到新能源,從生物醫藥到低空經濟,新興賽道的崛起,讓渝商能夠在這片創新沃土上搶占先機、強勢崛起。
重慶宜居宜業,共享美好生活成為現實。“8D魔幻重慶”的獨特魅力吸引世界目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成為現實圖景。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在這里有機統一,不僅為渝商提供了創業興業的沃土,也為他們提供了安居樂業的家園。在這里,奮斗與生活可以完美結合,人們可以共同享受城市發展的紅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慶與全球渝商的“雙向奔赴”正譜寫新的篇章。從五洲四海匯聚向山城,從山城出發走向世界——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更是一種發展升華。渝商帶回的不僅是資本和項目,更是先進的理念和開闊的視野;帶出去的不僅是產品和服務,更是獨特的文化和不屈的精神。
“堅韌、忠勇、開放、爭先”——這八個字,既是重慶的城市精神,也是渝商的群體氣質。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一代又一代渝商在全球舞臺上拼搏奮斗;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無論走多遠,都不忘來時的路,都記得回家的方向。
山水有約,情誼為橋。當“渝見新機遇 商聚新重慶”的主題在嘉陵江畔回響,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盛會的序曲,更是一份承諾;聽到的不僅是鄉音,更是召喚;感受到的不僅是溫度,更是力量。巴山渝水,因渝商而更加澎湃;新時代的重慶,因渝商而更加精彩。
歡迎回家,共創未來!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