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循環經濟產業通過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可以從根本上降低對原生資源的依賴和環境污染,還能催生回收、再制造、綠色設計等新興業態。今天的三季度產業觀察來關注循環經濟。
隨著清潔生產深入推進,我國風電產業迎來設備更新潮。到2030年預計超過3萬臺風電機組退役,產生固體廢物總量將突破300萬噸。創新技術正讓這些退役設備變廢為寶。
一臺退役風電機組中86%為鋼鐵,10%為玻璃纖維,3.5%為銅鋁,0.5%為稀土元素。其中風機葉片因硬度高、體積大、回收價值低,成為再利用難點。在北京國際風能展上,企業創新開發出以破碎葉片為基材的人造板技術。
奕維斯特(內蒙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浩:我們生產的板材具有超強防水性能,甲醛釋放量達到國家E0級標準,完全符合家居建材的排放標準。我們的產能已達到每年3萬噸一年,下一步計劃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將年產能提升至10萬噸。

企業研發專用機器人對風機葉片進行水力切割,實現效率翻番,同時解決揚塵問題。退役葉片還被制成人工魚礁、滑板等創新產品。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委會委員 程剛齊:這個產品通過粉碎擠壓把葉片制成了這么一個滑板。今年前三個季度,同期相比,風機的拆除數量增加了20%。
報廢機動車再制造激活循環新動能
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正推動報廢車回收產業邁入高速發展軌道。報廢車回收企業再制造激活循環經濟新動能,讓“垃圾”變廢為寶。
在新疆,一家報廢車回收企業正讓“垃圾”變廢為寶。一批批利用舊零件“再制造”的發動機從這里出廠,去年僅此項出口額就高達2000萬元。拆解產生的廢鋼則直接送往鋼鐵廠,成為優質的冶金原料。通過技術創新,單車資源回收利用率從65%大幅提升至95%,讓廢舊車輛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新疆瑞宇天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銀鎮宇:相比于去年,我們公司的回收業務增加了60%以上。精細化拆解占到我們總公司拆解量80%以上,我們的再制造已經突破了7000臺。

隨著報廢機動車回收量創出新高,報廢機動車回收產業步入便捷化、標準化發展新階段。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汽車再循環產業發展委員會會長 張瑩:相關的市場主體也在探索,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的電子化,報廢機動車回收的上門預約以及線上回收,這樣的一站式服務。

報廢車回收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再制造技術也在多領域同步推進。山東一家裝備企業將激光熔覆、智能修復等20多項專利應用于采礦機械再生,通過金屬粉末與基體熔合,使報廢設備在耐磨、耐腐蝕等性能上煥然一新。
山東能源裝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趙峰:我們的再制造技術可實現舊件利用率80%以上,其中廢舊金屬實現100%循環利用。修復后設備性能達到新品的95%以上,成本僅為新品的30%到45%。
綠色生活:二手交易市場持續升溫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正深入人心。節糧、節水、節電和生活垃圾分類持續推進,二手交易市場持續升溫,形成綠色消費新趨勢。
近日,北京迎來一家專營二手商品的特色商場。新店占地達3000平方米,匯集箱包、飾品、電子產品等200多個品類、超過30000件二手商品。每一件商品均配有翔實的質檢報告與瑕疵細節照片,顧客掃碼即可查看,價格透明。憑借倉儲式陳列與輕松自助的購物體驗,該商場迅速贏得消費者青睞,銷售表現十分火爆。
超級轉轉店長 曹利敏:“十一”(假期)期間,我們的客流環比增長270%左右,我們的銷售量(環比)增長165%左右。

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細化,家電、汽車、電子產品三大領域補貼總額超200億元,推動二手交易規模大幅增長。
今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有望達5萬億元
在《“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引領下,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綠色轉型步伐加快。今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有望達5萬億元。
數據顯示,我國單位GDP能耗較“十三五”末下降11.6%,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主要資源產出率提升約12%,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9%,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在重點領域,循環利用體系加速構建。全國已建成覆蓋所有省份的超過1萬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去年回收利用量突破30萬噸,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回收處理技術不斷創新,涌現成果150余項,參與企業達70余家,綠色能源全鏈條閉環初步形成。

農業領域綠色治理成效顯著。全國700多個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8%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0%,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系統推進產業與城市綠色轉型,國家累計培育6430家綠色工廠、491個綠色工業園區,并在60個城市開展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為經濟綠色化、循環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專家表示,2025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5萬億元的目標將如期實現。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十四五”期間,在我們國家“十四五”循環經濟規劃的引領下,循環(經濟)產業這個生產方式逐步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得到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廢舊物資的循環利用體系也已初步建成。
(總臺央視記者 王顥一 蔣雪嬌)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