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聽新聞
          
        6.5萬人的瞬時人流,90%靠軌道交通疏散,安全事故零發生——在今年6月刀郎演唱會引發的“銀發歌迷”潮中,重慶巴南區華熙文體中心經歷了一場公共安全管理的極限測試。
巴南區華熙文體中心是重慶首個室內萬人體育館,承擔了全市90%大型室內演出和國際賽事的舉辦。年均超200萬人次的客流,讓人流管控、設施隱患、應急響應等挑戰日益凸顯。
如何確保每場大型活動安全有序?巴南區依托數字重慶AI底座,整合13個市級應用,打造“AI+華熙場館公共安全管理綜合場景”,用數字化手段重塑大型活動安防模式。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會重慶站”在巴南區華熙文體中心舉行。
“刀郎演唱會最為特殊的是歌迷多為5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且正值刀郎生日,安保壓力空前。”巴南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回憶道。
活動開始前一周,安保指揮部已進入臨戰狀態。票務數據、氣象預報、交通流量等多源數據源源不斷匯入系統,四級風險智控智能體通過10個維度的風險識別,精準核定活動風險等級。
系統推演預警顯示:演唱會每日將迎來6萬-8萬“刀迷”匯集,存在人流疏導等重大風險隱患。這一精準預警,為后續安保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關鍵依據。
“這改變了以往依靠經驗的粗略判斷,實現了數據驅動的精準決策。”安保指揮部工作人員表示。
基于評估報告,指揮部制定了“1+N”安保工作方案。提前三日發布交通疏導通告,對活動現場及周邊實行核心管控區、中間限行區、遠端疏導區的三級交通圈層管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交通疏導方案——巴南區推行“P+R”(停車換乘)出行模式,制定軌道加密發班預案,在軌道2、3號線沿線設置多個臨停路段,引導自駕車輛“先停放后換乘”。
這套公共安全管理綜合場景應用整合了13個市級應用的能力,歸集超20萬條數據,訓練了多個AI智能體,形成了從風險預警到處置復盤的完整能力體系。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考驗如期而至。
“AI+華熙場館公共安全管理綜合場景”應用提供的人流實時監測智能體開始發揮作用。系統通過前端多維感知設備,生成實時人流量、在網車流量等數據,實現安保力量的快速調配。
交通運行智能體開展交通“心電圖式”動態監測,實時為交警勤務、信號燈及出行引導調整提供信息支撐。
“90%以上的觀眾通過軌道交通抵達華熙文體中心。”現場指揮人員介紹:“我們對軌道魚洞站等重點部位的人流超限情況實時預警,按照‘遠端限流、單向流動、分段放行、防止踩踏’原則,引導人流動線。”
在整個安保體系中,AI智能體各司其職。明廚亮灶智能體對華熙餐飲商家違規操作、衛生問題進行巡檢;公廁化糞池甲烷濃度監測智能體實時監測潛在風險。
多跨協同機制在此發揮了關鍵作用。巴南區文旅委、交通運輸委、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局等9個部門協同作戰,整合了“人流密集重點場所聯防聯控”等13個業務條線。

最終統計,此次刀郎演唱會期間,華熙游客峰值達6.5萬人,累計人流量26萬余人,實現了安全事故零發生的目標。這只是“AI+華熙場館公共安全管理綜合場景”成效的一個縮影。
自2024年11月綜合場景落地以來,已保障華熙場館開展大型活動70余場,包括WTT重慶冠軍賽、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等國際級活動。
數據顯示,該系統推動跨部門協同處置效率提升60%,應急處置時間從平均20分鐘縮短至8分鐘以內,交通疏散效率提升40%,風險隱患整改率提升至100%。
這套系統的創新之處在于,它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治理體系的重構。
“我們依托數字重慶AI底座,打造了風險智防、交通智管等能力體系,實現了場館活動安全監管的可視化、系統化和智能化。”巴南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系統的知識庫智能體整合了涉及大型活動公共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歷史事故案例、安全檢查清單、行業報告和應急預案,為不同類型安全問題處置提供快速建議。
更重要的是,多跨事件復盤智能體通過對華熙場景風險聯防聯控多跨事件的復盤分析,生成分析報告,持續優化下一場活動的工作方案。這種自我進化的能力,讓系統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完善。
從刀郎演唱會的“銀發歌迷”潮到WTT冠軍賽的激情人海,從張學友演唱會的萬眾合唱到花樣滑冰賽的優雅觀賞,“AI+華熙場館公共安全管理綜合場景”應用系統正以其精準預警、快速響應、高效協同的能力,為每一場大型活動保駕護航。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燊
相關鏈接: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