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唐雨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唐雨)近日,“胎兒磁共振”相關話題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引發關注。
11月3日上午,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杜明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胎兒磁共振是超聲檢查的一個重要輔助檢查方法和補充手段,準父母如有需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該檢查,從而明確胎兒健康情況,誕下一個健康的寶寶。
“胎兒磁共振(MRI)是一種通過無輻射、高分辨率成像技術評估胎兒發育及異常情況的檢查手段。它能提供多平面成像和軟組織細節,幫助識別腦部、脊柱、胸部等復雜結構異常,提升產前評估準確性。”杜明珊說,與大眾熟悉的超聲檢查相比,它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尤其在觀察胎兒大腦結構、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當超聲檢查發現可疑異常,或因孕婦腹壁較厚、胎兒體位等因素導致顯示不清時,磁共振能夠從多角度進行精細掃描,為醫生診斷提供關鍵依據。”杜明珊說。
“胎兒磁共振前,也需做一系列準備。”杜明珊說,胎兒磁共振大約需要30分鐘,需要孕婦平躺配合。檢查前,孕婦首先要練習屏氣呼吸,選擇胎動較少的時間段。同時,孕婦要穿著無金屬配件的寬松衣物,并在檢查前適當進食等。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體內有心臟起搏器、某些金屬植入物的孕婦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杜明珊說,從倫理學角度出發,懷孕3個月(12周)以內不能做胎兒磁共振。檢查時間的選擇,得兼顧“早檢查早診斷”和“孕周大看得清”,還要結合具體的健康問題。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孕20周及以后做,孕18周前不推薦做這項檢查。
對于市民關注的安全性問題,醫院放射科護士長程琳表示,胎兒磁共振不產生電離輻射,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在妊娠中晚期(通常建議孕20周后)進行檢查是安全的。“國際磁共振安全委員會(ISMRM)發布的數據也顯示,正確操作下的胎兒磁共振檢查不會增加胎兒畸形等風險。”程琳說。
此外,程琳還提醒,雖然這項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但并非所有孕婦都需要進行該項檢查。具體是否需要進行胎兒磁共振檢查,應當由產科醫生和影像科專家共同評估決定。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