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李舒 董進 李文科 梁浩楠
          
          聽新聞
          
        11月3日,“渝見新機遇 商聚新重慶”全球渝商大會在渝舉行。來自五洲四海、跨越56個國家和地區的630余位渝商代表,齊聚兩江之畔,共敘桑梓情誼,共話發展大計。
天下渝商,根在巴渝。
市內、國內市外、海外(境外)三大渝商群體,以不同的身份與視角,親歷著新重慶的蝶變升級。大會當日促成合作項目64個、總金額約567億元,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制造、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
他們中,有陪伴城市數十年成長的 “守土者”,有帶著鄉愁與資源歸來的 “歸雁者”,也有慕名而來扎根興業的 “筑夢者”。從產業升級到營商環境,從政策紅利到開放格局,他們的觀察與實踐,勾勒出新時代重慶最鮮活的發展圖景。

作為與重慶同呼吸、共命運的 “原生力量”,本土渝商見證了城市從傳統工業基地到現代化開放都市的跨越。
在他們眼中,新重慶的“穩”與“進”相得益彰——產業根基愈發堅實,轉型路徑愈發清晰,政策支持愈發精準,讓扎根于此的企業得以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全速前行。

重慶土生土長的賽力斯集團,正是這場轉型浪潮的標桿。“賽力斯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都得益于政企同心同力、同向同行。”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工商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全球渝商大會上坦言。
今年前三季度,賽力斯集團營收突破1100億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30萬輛,問界M9累計交付量突破25萬輛,穩居中國市場50萬元級豪華車銷冠。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重慶汽車產業從“傳統油車”到“新能源轉型”的傳承與突破。
近年來,重慶加快推動“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建設,讓渝企不再 “單打獨斗”,而是融入協同共生的產業生態。如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重慶形成了以長安、賽力斯為龍頭的整車體系,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3大系統、12大總成、56類部件實現全覆蓋,一個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

與此同時,重慶鼓勵本土企業積極“走出去”,“百團千企”“渝車出海”等行動相繼落地實施,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保駕護航,越來越多“重慶造”正走向全國、享譽世界。
在摩托車領域深耕多年的宗申產業集團便是典型代表。除了在重慶6個區及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布局制造基地外,宗申還在越南、泰國、墨西哥等國建成6家工廠,涵蓋發動機、通機、儲能、摩托車及核心零部件等業務,實現屬地化布局。
不止宗申,近年來,越來越多“重慶造”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而重慶始終作為堅實后盾,以完善的產業配套、精準的政策支持,為本土企業的向外拓展之路保駕護航,見證著企業與城市共生共榮的每一步。

“渝商歸渝”的號召下,越來越多在外打拼的渝商帶著技術、資金和資源回到家鄉。
在他們眼中,新重慶早已不是 “內陸腹地” 的舊印象,而是充滿機遇的“創業熱土”——完善的產業配套、暖心的政策支持、濃厚的鄉情氛圍,讓“歸巢”之路走得更穩、更順,也讓鄉愁化作了實實在在的創業成果。
“作為重慶潼南人,我深刻感受到‘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助力重慶經濟跑出‘加速度’,‘渝商歸渝’號召讓全球渝商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共享重慶發展機遇。” 四川省重慶商會會長、四川星瑞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狀文說。
如今,四川重慶商會有會員1500余家,團結帶領在川近100萬渝籍商人,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累計回渝投資超410億元,通過承辦協辦53場次招商推介會,組織全國近700家客商赴渝考察,實現招商引資117.5 億元。
德國川渝總商會執行會長,重慶僑商領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嚴澍,2020年回國投資創辦重慶悅天云誠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返鄉創業的佼佼者。
他表示,重慶為返鄉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其牽頭打造的重慶市僑商產業園,已簽約日本、新加坡等國僑商投資項目及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共11個,前三季度產值已經突破10億元,進出口額5000萬美金。特別是今年重點引進了1家高新技術汽車線束廠,計劃年底正式投入生產,預計明年產值超過20億元。
此次大會更讓不少在外渝商堅定了歸巢決心。“大會讓全球商界看到了重慶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商機,能有效吸引更多渝商回渝投資興業。” 中緬經濟合作發展促進會聯席會長,渝緬集團董事長趙章傲說。
渝緬集團計劃在今年內開通重慶至緬甸仰光的客貨運直航,將兩地時空距離壓縮至3小時,構建高效的“云端橋梁”;持續打造重慶-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貨運直航,助推“重慶造”出海發展。
“我是從重慶走出去的企業家,如今再回到老家,更深入了解了重慶近年來的巨大變化。有這么好的營商環境和投資政策,重慶的未來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民表示,企業看好重慶零碳產業園的發展前景,目前已與江津區政府達成初步意向,計劃打造零碳產業園,帶動重慶乃至全國的清潔能源利用與開發,用清潔能源服務社會。
選擇將事業扎根重慶的外來渝商,看中的是這座城市的獨特區位優勢、開放包容的商業氛圍和前瞻性的產業布局。
在他們眼中,新重慶是“西部開放的重要門戶”,更是“企業發展的沃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戰略機遇密集疊加,產業合作空間廣闊,讓外來企業得以快速融入、穩步成長,與城市實現“雙向奔赴”。
國機集團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多年來,集團圍繞三大主業,與重慶市始終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成果豐碩。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開荃介紹,今年以來,集團在重慶新設立了國機儀器儀表集團,控股川儀股份、注入4家科研院所和1家工貿企業,并計劃投資75億元,爭創國家儀器儀表行業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臺,全力保障我國儀器儀表產業自主可控,打造央地合作的典范和標桿。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是外來渝商與本土企業共同感知的“政策紅利”。從“渝快辦”一網通辦的高效便捷,到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再到產業升級的專項扶持,重慶的政策支持始終精準對接企業需求。
重慶華峰集團的發展歷程,正是政策賦能的生動寫照。自2010年投資重慶以來,華峰集團累計投資超260億元,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單體氨綸生產車間和國內最大的鋁熱傳輸復合材料生產基地,還建成5家高新技術企業。截至目前,重慶華峰累計實現產值超2000億元、利稅近300億元。
“重慶華峰的發展實踐,生動詮釋了重慶工業的蓬勃活力,有力印證了重慶市‘親商重商’、涪陵區‘服到位、零距離’的一流營商環境,充分證明了華峰在渝投資的正確選擇。”華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尤飛宇說。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智勇有著同樣的感受。“重慶作為惠科的戰略核心與創新引擎,集聚了我們最先進的生產線和最精銳的研發力量,如今惠科液晶面板產能穩居全球前3。”王智勇說,惠科的高速成長,根植于重慶“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的沃土。
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疊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為外來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大會同期聘任的首批全球渝商商務大使,更讓這些機遇精準對接全球資源。
此次受聘的商務大使單位中,既有全聯科技裝備業商會、中關村科技企業家協會等擁有近3000家會員企業的全國性平臺,也有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盤古智庫等國家級政策智庫,還包括渝澳聯誼總會、峰一國際集團、深圳市富穆科技有限公司等具有深厚國際資源的涉外單位,以及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
這些單位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擁有廣泛影響力,業務網絡覆蓋“一帶一路”、RCEP區域、歐美市場,具備國際化資源整合、產業發展引導和專業服務實力。
從本土渝商的堅守轉型,到返鄉渝商的歸巢深耕,再到外來渝商的融入拓展,三大群體的觀察與實踐,共同印證了新重慶的發展活力與無限潛力。
嘉陵江邊千帆競渡,巴渝大地生機盎然。山城這座城市以“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為骨架,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土壤,以國家戰略疊加為陽光,孕育出蓬勃生長的產業生態;而渝商群體秉持 “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重慶城市精神,以實干篤行回應城市的期許,書寫著企業與城市共生共榮的新篇章。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 李舒/文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