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
金融名片
中新金融峰會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國際峰會(簡稱中新金融峰會)是由中國與新加坡政府部門聯合發起的國際化金融會議。首屆峰會于2018年11月在重慶舉辦。該峰會至今已舉辦六屆,累計促成簽約項目313個。
新加坡企業在渝設立24家金融機構;
助渝企跨境融資超230億美元;
帶動11個西部省區赴新加坡融資超70億美元;
2024年,重慶與東盟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273億元,同比增長44%;
16家外資銀行分行扎根山城,數量居中西部前列;
重慶成為中西部首個獲批開展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的城市……
自2015年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啟動以來,重慶金融開放闊步向前,架起中國西部與東盟金融互聯互通的橋梁,成果斐然。
成績背后,離不開中新金融峰會這張“名片”帶來的“蝴蝶效應”。
一場峰會
在國際金融舞臺發出“西部聲音”
“下有陸家嘴,上有江北嘴”——近些年,這句話在重慶乃至西部金融圈越傳越響,印證著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區正在重慶江北嘴加速崛起。
打造金融中心,是重慶這座西部重鎮多年來的夢想。
然而,重慶地處西部內陸,沒有上海陸家嘴的國際資本磁場,缺少深圳前海的金融創新基因,高端金融人才的“朋友圈”也遠不如沿海城市熱鬧。難以集聚全球金融資源,成了重慶追夢路上的“絆腳石”。
2015年11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啟動。重慶與新加坡很快找到共鳴:重慶需要國際金融經驗打開金融開放新局面,集聚金融資源;作為全球知名金融中心,新加坡則希望借助中國西部市場進一步提升金融輻射力。
金融,成為中新雙方重要合作領域之一。
中新雙方建立總理級、部委級、省市級三級合作機制,重慶設立金融服務專委會,開啟了中新金融合作新模式。
但僅有機制還不夠,重慶還缺少一個“國際舞臺”。
經重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與新加坡金管局商議,2016年7月22日,雙方共同召開中新(重慶)金融互聯互通對接會,搭建新加坡、重慶金融機構及企業溝通交流平臺。這也是中新金融峰會的前身。
2018年3月27日,時任重慶市副市長劉桂平拜訪新加坡金管局,與時任新加坡金管局行長孟文能共同商議確定:在前兩次金融對接活動基礎上,籌辦首屆中新金融高峰會議,打造更高層次的對接溝通平臺,進一步打造中國—東盟合作新典范、強化中新金融合作的示范輻射作用。
2018年11月2日,首屆中新金融峰會在渝召開。作為中西部地區最為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金融交流平臺之一,這場峰會規格高、嘉賓層次高。來自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東盟7國央行、中國西部11省區市政府,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實體企業的代表及知名學者等100余名重要嘉賓,成為了會議“主角”。
當時,國內類似的高規格金融峰會或論壇很少。孟文能在峰會上點贊:“這是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全新里程碑!”
重慶終于在國際金融舞臺上發出了“西部聲音”。
這次峰會,推動了中新雙方46個單位達成36項合作協議,促進中新金融合作縱深推進,取得良好成效,影響深遠。
往后的峰會,“朋友圈”一年比一年熱鬧。2023年舉行的第五屆峰會,首次設立主賓省,并把RCEP國家駐渝駐蓉駐昆總領事、西部陸海新通道“13+2”省際協商合作機制成員都請進會場。參會嘉賓覆蓋中外12個國家和地區,總數達170人。
如今,中新金融峰會已走過六屆,累計吸引超1000人次重要嘉賓參會、700多家媒體關注,全球曝光量超6億次。
一個引擎
為金融高水平開放注入新活力
中新金融峰會,成為重慶金融開放的重要“引擎”。
回顧歷屆中新金融峰會,金融開放始終是重點議題。
2018年11月,在首屆中新金融峰會上,嘉賓圍繞金融開放等議題,為重慶支招。
2019年中新金融峰會緊扣“金融互聯互通·服務‘一帶一路’——金融開放助推陸海新通道”這一主題,把金融開放和通道建設“深度綁定”。
2023年4月,第五屆中新金融峰會共商“金融中心新使命·金融開放新動能”,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態:穩妥有序推動資本項目的高質量開放,推動更多金融創新政策在成渝地區先行先試。
峰會凝聚的共識,很快轉化為落地的政策。
2020年7月,重慶獲批率先在中西部啟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大幅度提升企業跨境收付款效率。
2021年7月,重慶獲批成為中西部首個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對外投資試點的城市。
2024年下半年,重慶再添“新身份”,成為中西部首個獲批開展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的城市。重慶在經常項目下的便利化水平躋身全國前列。
政策紅利很快惠及企業。
當年9月,重慶川不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廣發銀行重慶分行幫助下,使用“廣商匯”跨境電商結算渠道,將亞馬遜平臺銷售資金直接提現回流至企業境內外匯賬戶。
“以前公司出口收匯靠第三方支付機構,資金回籠較慢、手續費高。現在,全流程網銀操作、匯率透明,一分鐘即可辦完,并且安全、成本低。”川不息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近5年,重慶累計爭取到跨境金融外匯改革創新政策30余項。在金融開放領域政策落地與創新運用上,重慶走在了全國前列。
“中新金融峰會為重慶金融高水平開放注入了新活力,已成為重慶金融開放發展的鮮明標識。”市委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和華說。
一個平臺
帶動中國西部與東盟金融互聯互通
2025年6月11日,新加坡,2025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暨中新金融峰會現場激蕩智慧火花。嘉賓們圍繞數字金融等議題展開“頭腦風暴”,共繪中國西部與東盟金融互聯互通新藍圖。
“金融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重要驅動力。下一個十年,中國西部與東盟可進一步在綠色金融、數字互聯等前瞻性領域深化合作,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質量與廣度。”新加坡金管局副行長梁新松的建議,引來掌聲雷動。
推動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金融互聯互通,一直是中新金融峰會的“主旋律”。
2020年,峰會專設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論壇,東盟九國央行共同倡議推動中國與東盟數字支付跨境合作。
2021年,峰會以“深化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共創互聯互通新格局”為主題,倡導加強RCEP規則及相關前瞻性研究,打造區域內金融互惠共享平臺。
思想激蕩之外,更見務實行動。
2023年4月,第五屆中新金融峰會促成西部地區57家金融機構在渝發起組建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如今,這個“大家庭”已有78家境內外金融機構成員,織就了一張覆蓋境內外、多業態的金融服務網絡。
據統計,六屆中新金融峰會累計促成簽約項目313個。靠峰會搭臺,中新金融合作的“碩果”早已掛滿枝頭。
2020年3月,建行重慶市分行聯動建行新加坡分行,落地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首筆3000萬元人民幣跨境綠色貸款。
同年,四川絲麗雅集團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獲得新加坡金融機構3000萬元人民幣銀行承兌匯票和973萬美元信用證。
10年來,重慶打通中新跨境融資通道,助渝企累計實現跨境融資超230億美元;在新加坡發行債券38支、數量位列全國前3;輻射帶動廣西、四川等11個西部省區企業赴新加坡融資超70億美元。
10年來,新加坡企業紛紛入渝,設立了24家金融機構。目前,全市共有外資銀行分行17家,數量位居中西部前列。其中,東盟國家的銀行在渝設立了5家分行。
跨境人民幣結算領域的合作也很“給力”。2024年,重慶與東盟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273億元,同比增長44%。
“中新金融峰會已成為中國西部與東盟金融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國際品牌和平臺,不僅深化了中新金融合作,更提升了重慶金融業影響力和輻射力。”周和華表示。
數讀十年中新金融合作
●推出74項創新政策
●近5年,重慶累計爭取到跨境金融外匯改革創新政策30余項
●助渝企實現跨境融資超230億美元
●輻射帶動11個西部省區企業赴新加坡融資超70億美元
●重慶外資銀行分行16家,數量在中西部省市排名靠前
●新加坡在渝設立24家金融機構
●2024年,重慶與東盟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273億元,同比增長44%
●建立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同業協同機制,78家境內外金融機構深度合作
●搭建跨境區塊鏈金融服務平臺,惠及全球140個國家貿易往來,便利貿易融資結
算576億美元
●在新加坡發債38支,數量位列全國前3
●六屆中新金融峰會累計吸引超1000人次重要嘉賓參會、700多家媒體關注,全球
曝光量超6億次
●六屆中新金融峰會累計促成簽約項目313個
(記者黃光紅整理)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