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稀饮品”成营销风潮 “瘦身”还是“伤身”-华龙网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农村乱子伦毛片国产乱,av天堂亚洲区无码先锋影音,蜜臀av在线观看

“竄稀飲品”成營銷風潮 “瘦身”還是“傷身”

2025-11-05 11:16:1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購買!因為真的會竄!”“買杯飲料給我那么多紙巾干什么,直到喝完連跑4趟廁所……”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發現,社交媒體上掀起一陣飲品“竄稀營銷”風潮。在不少博主的推薦視頻中,買飲品時,店員會附贈厚厚一疊紙巾,并加上一句,“你一會兒就知道了。”“竄稀”“新型瀉藥”等標簽,儼然成了這些飲品的新賣點。記者隨后走訪了北京市多家飲品店、超市與便利店,發現這類打著“輕體”“暢通”旗號,暗示消費者飲用后能夠“竄稀”,甚至達到減肥效果的飲品不在少數,品類涵蓋果蔬汁、酸奶、奶茶等多種形態。這些網絡熱門“竄稀”飲品到底會不會致人腹瀉?消費者又為何跟風購買?通過“竄稀”來減肥可行嗎?會有哪些健康隱患?

“竄稀飲品”成年輕人新寵

在一家熱門的現制酸奶店,店員向記者熱情推薦了“小蠻腰”系列,稱該系列“促進腸胃消化”的功能較好,每杯含有1500億-2000億的益生菌,“這里面含有B240菌和8種益生菌的菌群,不建議小朋友和腸胃不好的人飲用。”店員說。

想要減肥的大三學生周梓涵,被社交媒體上“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購買”的“勸退式”營銷激起了好奇心,“我之前喝過很多這種飲品,大部分都沒什么效果,但這款酸奶在社交媒體上很火,我想試試能不能快速瘦幾斤。”

其他茶飲店也接連推出名為“瘦瘦瓶”“纖體瓶”的果蔬汁產品。在產品宣傳和商品信息界面上,“纖體”“暢快輕盈”“輕負擔”等詞匯被放在顯眼位置。超市飲品貨架上亦不乏此類酸奶、果蔬汁,還包括主打“大餐救星”的西梅汁等產品。

周梓涵身邊不少有身材管理需求的女生會青睞此類飲品,“我舍友會在聚餐完喝一點西梅汁,我有的時候會把果蔬汁或者酸奶當晚餐,至少還挺健康的吧。”周梓涵告訴記者,在嘗試店內熱門酸奶后,她當天的確腸道“通暢”,心理上也覺得自己瘦了一些。

“我平時經常便秘,所以會嘗試這些飲品。”辦公室一族王雪向記者透露,但她基本沒有發生腹瀉情況,除了這些茶飲、酸奶,她還嘗試過其他網紅“噗噗神器”,酵素、抹茶、火龍果汁……“這種帖子很多,商家都會用‘竄稀’作噱頭。”

在記者的走訪調查過程中,奔著“竄稀”“輕體”購買的消費者,很大一部分嘗試后沒有明顯感覺,也有很多消費者僅將此類產品當作較為“輕負擔”的飲品。

商家表示“瘦的是瓶子”

針對網絡上關于“竄稀”效果的火熱討論,商家的回應則顯得格外謹慎。

記者詢問網紅“竄稀”飲品“瘦瘦瓶”的商家,該產品是否會致人腹瀉時,商家很快否認。“基本上沒有人說過喝完有腹瀉或者別的腸胃不適情況,如果有相關癥狀,可能是因為你對這個D-阿洛酮糖不耐受。”店員告訴記者,“瘦瘦瓶”中主要是蘋果汁和羽衣甘藍汁,正常情況下不會引發腹瀉。

在各大互聯網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分享了自己喝完該產品“竄稀”的體驗,并配上“便秘患者的小妙招”“必瘦”等文案。在商品詳情界面中,記者發現,商家標注了一行小字:“瘦瘦、輕盈指新方形瓶型,不指代功能性。”商家一邊享受著“竄稀”飲品帶來的流量,一邊否認了“腹瀉”“瘦身”功效,市面上多款所謂的“輕體”飲品,實際上玩的都是此類文字游戲。

前述酸奶門店同樣否認了產品網傳的“瘦身”作用,但稱腹瀉為飲用后的正常反應。“我們‘小蠻腰’系列不是瘦身的,部分益生菌被人體吸收后,剩下的益生菌會沖出腸道,這就是網上說的‘竄稀’。”她表示,消費者可能出現的腹瀉癥狀,實際上是“有益菌和有害菌對抗”的結果,專業上被稱作“益生菌赫氏消亡反應”(指腸道菌群在調整過程中產生的暫時性不適——記者注)。

另一款打著“超模版”名頭的酸奶品牌,則聲稱“里面有膳食纖維和益生菌,所以腹瀉是正常現象。”該商品主頁多次出現“管理期”“液斷”等字眼,瓶身顯著位置印有“輕食瓶”字樣。記者詢問時,商家始終未正面回應“瘦身”功能,也未承認“輕食瓶”可代餐,僅強調該酸奶“一瓶288大卡”。

“瘦身”還是“傷身”?

“我喝了沒多少,電影看一半就開始跑廁所,都拉虛脫了。”姜桂雯在飲用相關酸奶產品后經歷了嚴重腹瀉,“后來大半夜只能去醫院掛水了,說是腸胃炎。”

像姜桂雯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許多人曬出喝完“竄稀飲品”后頻頻跑廁所的“記錄”,甚至有人出現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不良反應。

那么,這類飲品引發的“通暢”是不是正常現象?中日友好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楊松指出,某些飲品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和人體無法吸收的糖類(例如山梨糖醇)確實能夠通過提高腸道滲透壓和促進腸道蠕動,從而發揮一定的通便作用。

楊松進一步解釋,像羽衣甘藍汁、西梅汁這類果蔬汁,本身富含膳食纖維,確實可以幫助排便,但如果長期飲用過量,尤其是腸道本身較為敏感的人群,容易誘發腸道菌群失衡。

針對部分商家所謂的“益生菌赫氏消亡反應”,楊松表示,這一說法在醫學上并不規范。“部分人群在攝入大量益生菌后出現腹瀉,可能與腸道微生態紊亂有關,也可能伴隨感染風險。”楊松及其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盡管益生菌對改善腸道健康具有積極作用,但每個人腸道菌群的耐受度差異非常大,因此高劑量的益生菌攝入并非適合所有消費者。

楊松提醒,益生菌雖有益健康,但并非越多越好。“每個人腸道菌群結構不同,所需菌種和劑量也有差異。頻繁攝入超量益生菌,反而可能擾亂腸道微生態平衡。”他建議,消費者如有頑固便秘或腹瀉問題,應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評估,而非盲目依賴“網紅飲品”。

“竄稀不是瘦身”,專家談減肥誤區

“不能把通便、腹瀉等同于減肥。”楊松強調。既然“竄稀”不等于“減肥”,那么社交媒體上廣泛討論的“喝完××,竄稀3次,一天瘦了兩斤”又是怎么一回事?

對此,楊松解釋,這種體重的暫時性下降主要是由于人體水分和宿便的排出,并非完全由于脂肪的減少。長期頻繁腹瀉反而可能導致營養吸收障礙、電解質紊亂,甚至誘發肝硬化等代謝問題。

楊松強調,減肥沒有捷徑,真正健康的減重應該建立在“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的基礎上。他補充,針對肥胖和超重問題,臨床上已有經批準的處方藥用于輔助治療,部分患者也可以考慮微創手術等干預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醫學干預均存在禁忌癥,患者必須嚴格確認適用條件并謹遵醫囑。“有相關減重需要的人群,可以尋求醫生的科學評估和專業指導。”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維護其健康需要系統、穩定的生活方式,而非靠‘竄稀’追求短期的效果。”楊松呼吁年輕人樹立起科學的健康認識,“偶爾通過膳食纖維、益生菌飲品輔助通便并無不可,但絕不能將其作為長期減肥手段。”面對五花八門的“竄稀飲品”,消費者們不可盲目跟風,需據自身情況謹慎嘗試。

(應受訪者要求,姜桂雯、周梓涵、王雪為化名。文中所涉全部商品描述,均不指向任何具體產品名稱)

實習生 習馨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責任編輯: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