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鋼筋、打螺絲、送外賣,22歲大學生堅持寒暑假打工掙生活費
2025-11-05 12:52:03 來源: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實習生 何尚蓉 雷天嬌
一頭是窗明幾凈的大學教室,一頭是機器轟鳴的建筑工地;一雙手既能精準敲擊鋼琴琴鍵,也能穩穩扛起沉重的鋼管。近日,22歲大學生柳偉東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雙面人生”,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有人笑稱他“做體力活都練出了腹肌”,更多人則被他那份堅韌與孝順深深打動。
這個樂觀的小伙來自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目前是江漢大學的大三學生。不同于許多大學生,他在課余嘗試了多種兼職活動,如工地搬鋼筋、工廠擰螺絲、送外賣、分揀快遞等等,用樂觀和拼搏書寫別樣的大學生活。

高考后每個寒暑假都做兼職
視頻里,兩個畫面被剪輯在一起:一段是他在學校講臺前自信發言,另一段則是他頭戴安全帽,在工地上揮汗如雨。這位來自貴州銅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03年土家族小伙,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體驗了許多同齡人未曾經歷的生活。
“我這個人性格比較外向,在宿舍待不住。”柳偉東告訴記者,從高考結束的那個暑假起,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兼職生涯,足跡遍布廣東的快遞物流點、工廠流水線和建筑工地。進入大學后,他的寒暑假和周末也幾乎都被兼職填滿:在富士康“打螺絲”、在工地抬鋼筋搭架子、在雨夜騎著電動車送外賣……“下雨的晚上去送外賣,每單外賣能賺到更多的錢,我也沒覺得有多辛苦。”柳偉東說。

不過,起初他也曾差點沒能堅持下來,高考結束后在廣東一物流快遞公司分揀快遞時,一整夜的勞動讓他有些吃不消。“剛開始是比較難,挺辛苦,但是堅持著就堅持下來了。”柳偉東回憶。不過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無意間為他塑造了一副好身材。“沒有特地去健身房,腹肌就是日日夜夜抬鋼管干出來的。”他笑著說。
盡管課余時間大多被兼職占據,柳偉東在學校里并不孤單。他特別提到,老師和輔導員平時對他非常照顧。“輔導員經常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之前我感冒了,老師還特地給我送藥,讓我覺得很溫暖。”柳偉東說。
掙的錢給爺爺奶奶買新衣服
然而,這個在工地上吃苦耐勞的小伙,卻有著另一個柔軟的內心世界。他十分熱愛音樂,靠著旁聽和向朋友請教,從只會單手彈簡譜,到如今已能識五線譜,彈奏《花海》《晴天》,甚至學會了演唱意大利經典曲目。“我覺得記錄生活很有意義,很多年后拿出來看,感覺會完全不一樣。”柳偉東說。

當被問及為何如此努力時,柳偉東的語氣變得沉穩。他告訴記者,母親在他初一那年因病去世,父親常年在廣東開貨車,是家里主要的經濟支柱。他和哥哥、妹妹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我家有三姊妹,我作為男孩子,肯定想給家里減輕一點負擔。”柳偉東說,他大學期間的生活費基本靠自己賺取,父親只需負擔學費。他粗略算過,這幾年靠自己雙手掙了“小幾萬”,除了用于學業和日常開銷,每年回家他都會帶一直生活在村里的爺爺奶奶去縣城玩,給他們買新衣服和好吃的。“他們不知道怎么坐公交,我想帶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時候可能很想逃離大山,但越長大越覺得在山里待著很舒服。”柳偉東坦言,城市的生活并非他的最終追求。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他,不僅學會了干所有農活,還從爺爺那里學到了嗩吶、長號等家鄉民俗文化。他驕傲地向記者介紹家鄉的空心梨、“九大碗”宴席和舞燈民俗。
談及未來,他有著無比堅定的夢想:“以后我想回到鄉村基層,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以支教或者幫他們帶貨的形式,讓家鄉的農產品和民俗文化被更多人看見。”
責任編輯:杜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