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我的)蘋果ID被盜,1分鐘刷走4140元!”
近期,不斷有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用戶發帖,訴說他們的賬戶被盜刷的經歷,有人因此事加入的群在組建后幾天內,成員就超200人,中招者損失的金額從數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一位接近中消協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期蘋果的客訴量較高。
這不是蘋果ID被盜刷事件首次發生,早在2018年,類似情況就曾集中出現。
如今,行騙者比以前更 “精”,不搞老套的釣魚鏈接,反而偽裝成電商平臺的賣家,誘導消費者掉入其精心設計的騙局。很多人直到收到扣款短信,才發現被刷走多筆資金。
當盜刷黑手不斷升級,蘋果用戶該如何守護好自己的ID,不讓手機變成別人的“提款機”?
1
盜刷“幽靈”來襲:
平臺“買卡”,蘋果ID卻被竊
“我在閑魚上刷到的‘次卡’便宜了不少,還覺得撿著寶了。”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馮平(化名)點擊賣家發來的鏈接時,未曾料想到會損失錢財。
溝通中,賣家首先確認了馮平使用的是蘋果手機,再以“需綁定蘋果賬號激活”為由,讓其提供ID和密碼。“我猶豫了一下,問‘為什么要密碼’,對方說‘蘋果設備都這樣’。”馮平想到,自己平時購買商品付費時還需要進行人臉識別,覺得“應該沒太大風險”,便將相關信息發送了過去。
賣家隨后又發來消息:“需要驗證碼完成登錄,你看一下手機短信。”馮平回憶,自己一共兩次將設備碼或驗證碼發給對方。
不曾想,其手機隨后彈出多條支付寶扣款消息:支付了3筆648元款項,共1944元,用于購買某平臺“會員幣”。
“一下子蒙了,不是我本人消費的。”馮平說,自己慌得手都在抖,趕緊關閉了支付寶免密支付功能,并電話聯系閑魚平臺披露的商家手機號。對方承認是賣家,但一聽到“盜刷”便掛斷電話,隨后失聯。

另一名網友方方(化名)告訴記者,她因購買山姆會員卡被盜刷超4500元,其所在的受害者群組僅數日就超200人。“很多人還在其他群,受害人數或上千。”在她看來,“這是蘋果系統‘漏洞’導致。在扣款時,沒有要求我輸入密碼或者進行人臉識別,均為自動扣費而且也非我本人操作”。

一位接近中消協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期蘋果相關客訴量較高。記者查詢注意到,截至10月29日,黑貓投訴平臺關于蘋果ID被盜刷的投訴超3700條。

每經記者了解到,中招的蘋果用戶,大多因購買低價商品或服務,如山姆會員體驗卡、健身卡、剪映會員、QQ音樂會員等,在閑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與賣家溝通時,被誘導提供蘋果ID及密碼。
具體來看,行騙者一般以“登錄驗證”為由索要驗證碼,隨后可能誘導用戶點擊不明鏈接,借著蘋果在短信中未詳細提示該驗證碼的用途,偷偷關閉用戶設置的人臉驗證并開啟免密支付等功能,進而繞過蘋果的“雙重”防護,實施多筆盜刷。不少用戶雖未直接綁定銀行卡,但因蘋果ID關聯支付寶或微信,仍被扣款。

2
盜刷者繞過“雙重”防護:
“木馬鏈接”迭代為“電商偽裝”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蘋果ID首次遭遇大面積盜刷,2018年就曾集中出現。當時蘋果稱,調查發現少量用戶的賬戶在尚未開啟雙重認證的情況下遭遇釣魚詐騙,強烈建議所有用戶開啟雙重認證。
而近期再度爆發的盜刷事件,行騙者手法已迭代升級。
“與2018年不同,這次騙局更隱蔽。”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尹振濤向每經記者指出,以往大多是普通鏈接植入木馬等,如今行騙者依托交易場景,以“商家”身份獲取信任,降低消費者警惕心。“有商戶、有社交??行騙者的外部掛靠鏈接更加豐富。”

7年過去,為何盜刷問題仍未阻斷?
尹振濤多次參與我國支付領域政策解讀,他告訴記者,本質在于蘋果免密支付的安全設置。在蘋果支付的背后,很多人掛的不是銀行卡,而是第三方支付工具。“這些支付工具又通過免密支付的權限,掛著我們的銀行賬戶,鏈條復雜。但風險集中在前端,即蘋果支付的安全認證環節。”
多位遭遇盜刷的網友稱,由于蘋果方面未明確提示“驗證碼”的具體用途,導致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泄露信息。
10月13日至10月28日,記者數次聯系蘋果方面,但未獲回應。每經記者還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蘋果客服,對方坦言近期的確有多起盜刷投訴,并指出把蘋果ID和密碼發給別人是相關用戶遭遇盜刷的核心原因。“蘋果賬戶密碼是唯一的核心身份憑證,為簡化會員訂閱、應用購買等操作,系統支持免密支付功能,但該功能需基于身份驗證通過后生效。”
上述蘋果客服進一步表示,“(不明釣魚)鏈接常偽裝成‘賬戶驗證’‘權益領取’頁面,誘導用戶輸入賬戶密碼并點擊授權,進而竊取權限”。其強調,蘋果官方不會以單獨短信形式發送授權登錄請求,雙重認證的驗證信息均通過受信任設備的系統通知推送,或伴隨通知同步發送驗證碼,需在設備端完成確認操作。
中消協曾強調,即使開通免密支付,經營者對于消費者每次交易仍應盡到提示義務,經消費者確認后方可進行支付、扣款交易,免密支付應僅限于免除消費者輸入密碼。
尹振濤指出,國內多數平臺對異常登錄會及時提醒,強制二次驗證甚至臨時鎖號,而蘋果在風險識別和干預機制上有些“水土不服”。“蘋果將安全保障交由用戶自主選擇,在‘體驗’與‘安全’之間更傾向于前者,防護之‘盾’不夠堅固,攻擊之‘矛’便有機可乘。”

10月23日,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中消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關注到近期盜刷事件,蘋果作為支付方及相關服務提供者,理應履行用戶安全保障義務。
3
盜刷手段不斷升級
蘋果用戶的損失由誰埋單?
中消協曾就多方責任劃分表示,在不能證明用戶存在過錯的賬號盜刷事件中,經營者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需承擔賠償責任。
但現實情況是,受害者們維權困難。當中涉及多個平臺、企業,那么,誰該承擔主要責任?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藝表示,若商家通過非法或不實鏈接導致用戶損失,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過程中,若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則可能涉嫌詐騙或盜竊等,對事件的發生負有較大責任。但消費者輕信誘導,主動提供蘋果ID、密碼及驗證碼,也未盡合理注意義務,存在一定過失。
楊藝表示,僅建議用戶開啟雙重認證來防范風險,不能被視為窮盡了應盡的安全保障義務,蘋果還可以采取更多保障客戶財產安全的措施。

那么,對于蘋果用戶而言,如何讓自己的設備更安全?
蘋果的客服向記者強調,用戶絕對不能向任何人泄露賬戶密碼,蘋果工作人員也絕不會以任何形式索要密碼。“如果后續發現賬戶有異常登錄或不明消費,建議第一時間修改賬戶密碼并重置雙重認證,同時截圖保存異常交易記錄;立即通過相關退款路徑發起申訴,并聯系蘋果客服說明情況,若涉及金額較大或交易頻繁,需同步向警方補充報案材料,以便多方協同追溯。”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蘋果官方網站的社區中,有不少關于ID被盜刷和希望能追回損失的帖子。


被盜刷的資金還能追回嗎?上述客服表示,ID被盜刷也有退款成功的案例,關鍵在于及時提供憑證并發起處理。“盜刷資金并未留在蘋果賬戶,騙子通常通過‘倒賣權益’獲利。比如將盜刷的網站會員贈送給其他消費者,收取現金差價,完成資金轉移。”
4
當便捷功能成為盜刷“后門”
安全閉環怎么建立?
需要注意的是,用戶遭免密盜刷大多是在電商平臺上落入圈套,面對升級的盜刷手段,平臺又應如何筑牢防線?截至發稿,閑魚未作回應。
“用戶需警惕商超體驗卡等異常低價商品,不隨意點擊可疑鏈接。”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對每經記者表示,平臺正持續治理引流詐騙,升級風控模型,加強商品準入審核,并在“飛鴿”客服等場景攔截非法信息,主動彈窗提示交易風險。
小紅書方面也向每經記者表示,平臺長期打擊涉詐行為。“用戶可站內舉報違規內容,平臺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置。”

談及提升行業支付安全的措施時,楊藝建議,“不開啟免密支付就無法使用App內購”等強制行為應被禁止,明確被盜刷后的責任劃分、賠償比例與維權路徑等將更有利于用戶維護自身權益。她指出,蘋果應建立對異常登錄、頻繁購買、跨區交易的實時監測與阻斷機制,必要時可考慮采取強制二次驗證等方式。
尹振濤認為,免密支付缺乏統一安全標準,企業執行不一,支付鏈條中各方責任模糊,導致受害者追責難。他建議建立統一的行業規范,監管引導國內外企業共同遵循。“在華企業要與我國企業一視同仁。同時還要適應本土化需求,國內用戶的信任是建立在企業嚴格防護上的,(蘋果)與國內標準接軌,不能沿用全球寬松標準,需匹配我國支付安全等級與用戶習慣。”
尹振濤提醒蘋果用戶:不點擊要求填寫蘋果ID和密碼的鏈接;主動設置限額或關閉非必要的免密支付;定期檢查賬戶登錄記錄與消費明細,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凍結賬號并報警。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賈玉倩強調,安全保障不應僅靠用戶警惕,還需要技術層面的主動風險攔截、高強度風險提示及快速有效的補救機制等。如能有監管部門建立統一規則,覆蓋現有漏洞,實現損害發生時的快速響應與處置,將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記者|畢媛媛 杜蔚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