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聽新聞
巴山渝水,藝韻流芳。11月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在渝閉幕。以百部精品劇目、千件藝術展品、萬眾參與熱情,繪就了一幅新時代文藝繁榮的生動圖景。
以人民為中心,文藝創作扎根時代沃土。藝術的生命力源于人民,藝術的魅力歸于人民。本屆藝術節舞臺上,既有《塵埃落定》對命運的深刻叩問,也有《杜甫》以舞蹈語匯詮釋“詩圣”的精神世界;既有《天下大足》對傳統技藝的匠心重構,也有《梨園又金秋》對戲曲基因的青春激活,它們始終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共情。文藝創作不應是“空中樓閣”,而應深深扎根現實土壤,從火熱的生活中汲取養分,于個體命運中映照時代群像。唯有如此,作品才能既有藝術的高度,又有情感的厚度,既見天地,亦見人間。
以融合為路徑,文化傳播突破時空邊界。本屆藝術節展現出“藝術+”的無限可能。線上“云端演藝”打破了劇場的物理圍墻,線下“跟著演出去旅行”促進了文旅的產業耦合,“青少年藝術創演周”則以沉浸式體驗激發了代際的情感共鳴。這種跨界融合,其深層意義遠非技術手段的升級,更在于文化傳播理念的根本性革新。傳統文化絕非束之高閣的靜態標本,而是能夠借助科技、旅游、教育等多元載體,實現一種充滿時代氣息的活態傳承。當藝術深度融入生活脈動、接續歷史文脈、通向未來圖景,文化的長河便奔涌不息,潤澤心田。
以使命為擔當,文藝工作者勇立時代潮頭。藝術節的華彩篇章,歸根結底源于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匠心與熱忱,重慶文藝工作者便是其中的生動代表。本屆藝術節上,他們斬獲文華劇目獎、文華導演獎等多個獎項,用精品力作詮釋了“以藝為筆、以節為卷”的創作擔當。他們以匠心雕琢作品細節,以情懷詮釋“文以載道”的精神,讓藝術在扎根時代中綻放光彩。展望前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有敏銳的時代洞察與不懈的創新追求,以精品力作回答時代課題,以文化自信鑄就精神高地。
藝術為舟,文化作帆。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雖然已落幕,但它所帶來的,遠不止一場視聽盛宴。它是新時代文化繁榮的新起點,它留下的不僅是舞臺上的余韻、展品里的巧思,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初心、以融合破邊界的傳播智慧、以使命勇擔當的奮進力量。當這些精神火種融入文藝創作的血脈,必將照亮更多精品誕生的道路,讓文化自信的光芒,始終閃耀在時代星河之中。
作者:吳沛瑤(兩江新區)
編輯:曹葉 趙鐵琥
審核:楊洋
監制:白永茂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 liangjiangping@ynszxc.cn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