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社會物流成本水平是國民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持續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加快建設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郵政快遞網絡,物流業市場規模有望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物暢其流的背后,全社會物流成本也保持穩步下降態勢。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14%,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1個和0.2個百分點,物流運行效率進一步提升。
物流成本穩步降低,也為物流業需求端擴張注入了強勁動力。9月,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多式聯運領域及郵政快遞業的新訂單指數,環比均實現0.5個百分點以上的回升。以郵政快遞業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450.8億件,同比增長17.2%。加速跑的快遞包裹,恰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的生動注腳。
也要看到,單一環節成本低、全鏈條運行成本高仍是物流運行中較為突出的矛盾。按照《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部署,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這也啟示我們,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涉及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升,不會一蹴而就,需要統籌推進,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提高供給能力,是增強物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保障。縱觀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無不深嵌產業鏈供應鏈。當前,我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對物流供給質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快遞物流企業要拓展延伸物流服務鏈,深化產業關聯,增加優質供給,在技術、產品、服務等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實現全產業鏈接,協同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注重現代寄遞物流體系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銜接,提高轉換效率,形成跨方式、跨區域共享互認“一單到底”的高效運行體系。
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離不開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建設,也離不開適宜的政策環境。當前,我國多式聯運的比例有了很大提升,但對比國外仍有較大差距,制度障礙和規則約束是堵點。相關部門和地方要通力合作,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保障鐵路專用線、皮帶廊道建設用地用海等需求。例如,實施鐵路專用線“進港區、進廠區、進園區”,打通鐵路運輸“最后一公里”。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發展集裝箱運輸“一箱制”,不斷擴大試點示范效應。(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金觀平)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