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观察:中国的全运会,为什么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华龙网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农村乱子伦毛片国产乱,av天堂亚洲区无码先锋影音,蜜臀av在线观看

全運觀察:中國的全運會,為什么在全世界獨樹一幟?

2025-11-06 13:11
聽新聞

當世界體育賽事版圖被各類別職業聯賽和單項錦標賽分割時,中國仍保留著一種獨特的體育傳統——四年辦一次全國運動會。

這個地球上開全運會的國家不是沒有,但規模體系跟中國的全運會不可等量齊觀。

即將于11月9日開幕的第十五屆粵港澳全運會,總共有34個大項,除了武術和棒壘球,其余都是去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參與運動員人數比奧運會多出將近1/3。要使如此龐大的競賽體系在兩周時間內絲滑運行,無異于舉辦一場“中國的奧運會”。

放眼世界,為什么只有中國能辦這樣的巨型全國性綜合運動會?

全世界哪些國家也有全運會

縱觀全球,開全運會的國家并非僅有中國,但其形態和理念各異。

我們先來看看亞洲鄰居。韓國的“全運會”叫全國體育大會,是精英選手的重要練兵場,羽毛球奧運冠軍安洗瑩就曾參加過三屆,同時也面向業余愛好者;日本每年舉辦國民體育大會,它的特點是分秋冬兩季,且不鼓勵職業運動員參賽,旨在為普通人提供舞臺,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盛會。最近三屆中國全運會都開設了群眾組,這點上中韓更為相似。

印度全運會參賽運動員規模也達到萬人級,最近一次于2023年在果阿舉辦。但由于各種原因,它的舉辦時間并不規律,最早兩年一屆,最近兩屆只隔一年。菲律賓、印尼等幾個東南亞國家也有自己的全國運動會,不過體量不大。

相比起來,歐美國家很少有全國性的綜合運動會。美國有個州運會,模式是各州獨立運作,沒有全國統一機構指揮,項目五花八門,很多都是各地民間特色體育,有的比賽連專業裁判都沒有,更像是個體育嘉年華;英聯邦成員之間有英聯邦運動會,最多曾有72個說英語的國家參加;加拿大也辦全運會,只面向青少年。總體上,那些跟我們的全運會不是一個概念。

但美國有個特殊情況,每四年有一場各單項的奧運選拔賽,陣仗不小,去年的游泳選拔賽,甚至放到了印第安納州的一個體育場里舉行,觀眾人數超過了2萬,創下歷史之最。由于選拔賽直接決定美國奧運參賽名額,因此水平很高,競爭激烈,破世界紀錄也不罕見。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之視為另一種形式的美國“全運會”。

大多數國家為何不辦全運會

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各國有各國國情,其他國家沒有“全運會”,不妨礙它們通過其他模式來實現自己的體育目標。

比如美國,是典型的商業和教育雙核驅動。美國沒有類似中國體育總局的政府機構來統一管理體育。它的職業體育由高度商業化的聯盟如NBA、NFL等主導,實行市場化運作。而業余體育的根基在大學體育協會,如NCAA。NCAA每年舉辦幾十個項目的全國錦標賽,籃球“瘋狂三月”的影響力甚至超過很多職業比賽,實質上扮演了“全運會”的選拔和孵化功能。

再來看歐洲。歐洲體育擁有健全的職業聯賽制度和豐富的單項賽事體系,如五大聯賽、歐冠、田徑游泳錦標賽等洲際或國內單項賽事,層級清晰,賽程合理,能滿足不同水平競技需求,民眾的體育熱情傾注在職業賽事和社區體育上,無需另起爐灶舉辦一個綜合性運動會。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及部分前蘇聯國家。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某些州保留了蘇聯解體后的“斯巴達克運動會”,雖然目前的組織規模和投入已無法與全盛時期相提并論,但至少,那曾經是與中國全運會在性質與功能上最為相似的運動會。

中國全運會特別在哪里

要了解中國全運會為何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就要回溯它誕生的歷史背景。

1959年9月13日,第一屆全運會在北京開幕。新中國剛度過第一個十年,急需一個對內凝聚民心、對外展示制度優越性的舞臺。其口號“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清晰地表明,體育承載著強健國民體魄、提振民族精神的使命。據記載,首屆全運會就有全國29個代表團、10658名運動員參與,設置36個比賽項目,顯露出“國家工程”的氣象。

另一個催生全運會的背景是,當時國際政治烏云密布,1958年中國體育與國際奧委會及大部分國際單項運動組織脫鉤。此時辦一屆全運會,展示了中國自強、自立的態度和決心。

對比現代體育的發源地英國,其職業體育如足球、橄欖球、板球,源于民間俱樂部和社區文化,自下而上發展而成。多數體育發達的西方國家幾乎類似。而中國的全運會,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一場由國家主導、自上而下推動的、旨在服務國家戰略的系統工程。

舉辦一屆全運會,是一項對國家資源調動能力要求極高的考驗。

比如本屆粵港澳全運會首次由三地聯辦,打破以往全運會只由一個省或直轄市承辦的慣例。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跨越三個獨立關稅區,協調19座城市共同運作,如此復雜的跨行政區劃、跨社會制度的資源整合,沒有強大的行政動員能力作為后盾,幾乎無法想象。

由此可見,中國全運會的“獨樹一幟”,原因在于中外迥然不同的社會運行邏輯。全運會誕生于中國特色的土壤,依托于一套獨特的資源動員體系,這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難以復制的。

全運會,是一枚記錄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獨特“化石”,清晰烙印著國家成長的年輪。它之所以“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是因為誕生的土壤特別,保障體系特別,承擔的功能也很特別。有人質疑今天全運會的作用,但你不得不承認,它像一面多棱鏡,既折射出中國體育的成就,也映照出發展中的挑戰與思考。

讀懂全運會,就是從體育視角讀懂了中國特色。

責任編輯:杜漩
附件下載:
熱點推薦
最新評論
我來說兩句...... 發送
查看全部評論 >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