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兩江評 | 立冬萬物藏,靜蓄新力量
2025-11-07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11月7日,我們迎來立冬節氣。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它正式為冬天拉開了序幕。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不僅是氣候的轉折點,更蘊藏著東方古老的生存哲學與實踐智慧。它關乎生命的節律、文化的延續與心靈的安頓,在看似靜謐的表象下,實則涌動著為新生積蓄的磅礴力量。
順應天時以養身,于“藏”中涵養生命能量。立冬的智慧,核心在一個“藏”字。草木凋零,動物蟄伏,自然界的這種“收斂”是一種生存策略。《黃帝內經》訓誡“冬三月,此謂閉藏”,揭示養生應與天時同頻共振。這要求我們超越簡單的“穿衣保暖”層面,深入理解“秋冬養陰”的精髓。在起居方面,應遵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則,跟著太陽調作息;飲食上,冬日進補不僅是為了抵御嚴寒,更是為身體“蓄能充電”,一碗溫熱羊肉湯的關懷,勝過萬千言語;運動上,宜從劇烈轉向和緩,可以在室內打一段太極,或在午后散步沐浴暖陽。這份順時而為的“藏”,不是消極退守的沉寂,而是以收為進的智慧,為來年生命的蓬勃生長積攢充足底氣。
賡續傳統以養心,于“俗”中傳承文化薪火。立冬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文化儀式。從北方“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俗諧趣,到南方“立冬補冬,補嘴空”的進補智慧,再到一些地區莊嚴的祭祖儀式,這些穿越時空的習俗,是連接我們與祖先情感的紐帶。它們讓抽象的節氣變得可感可觸,充滿了煙火氣與儀式感。傳承這份遺產,既要重其“形”,讓餃子宴凝聚家庭溫情,讓冬釀米酒飄香社區;更要傳其“神”,在萬物減速的季節里,放緩奔波的腳步,反觀內心,沉淀思緒。
沉淀希望以望遠,于“靜”中孕育未來圖景。冬日的表面靜謐,實則蘊含著積極的等待與孕育。土壤在冰雪下肥沃,種子在黑暗中萌動,這恰如人生與事業的必要階段,那些看似停滯的時光,實則是能量沉淀、方向校準的關鍵歷程。立冬就像一個“休止符”,它給予我們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回頭進行總結與復盤,將一年的經驗收獲內化為來年的智慧。它提醒我們,所有的困難與蟄伏都是暫時的,寂靜之中正孕育著美好的希望。
立冬,是歲月遞來的錦囊。它教我們于寒風中沉斂精神,于靜默里蓄力待發。讀懂這份“收”與“藏”的智慧、“靜”與“養”的深意,便可不慌不忙穿行于四時流轉,在寒冬中沉淀內在的安定與力量,從容等候春天的如期而至。
作者:蔣欽(兩江新區)
編輯:曹葉 趙鐵琥
審核:楊洋
監制:白永茂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 liangjiangping@ynszxc.cn
責任編輯:曹葉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