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后,新聞發布會回應民生關切——入學就醫不受影響 證照繼續有效
2025-11-07 06:16:32 來源: 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顏安
11月6日,重慶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相關情況。此次行政區劃調整,主要涉及兩江新區、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后,入學、就醫、證照換領等民生問題備受關注。在新聞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等部門負責人集中回應社會關切。
本次行政區劃調整,對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意義重大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對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意義重大,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四個有利于’。”在發布會的答記者問環節,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高健解讀道。
一是有利于更好落實國家戰略。
行政區劃調整后,兩江新區將疊加江北嘴西部金融中心、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等開放平臺功能,開發開放優勢更加凸顯,有利于高水平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
調整后的北碚區作為重慶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四川廣安毗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中的聯結點作用更加突出,擁有全國首個跨省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承接國家戰略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二是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長極動力源。
行政區劃調整后,兩江新區創新資源更加集聚、創新體系更加完備、創新動能更加強勁,有利于打造空間集中、產業集群、創新集成的創新驅動戰略平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將有力支撐我市在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北碚區綠色生態資源要素更加富集,與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優勢互補、協同聯動,共同形成新的增長極。
三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區劃調整后,兩江新區、北碚區空間集中連片,實現經濟開發與行政管理權責統一,能更好統籌規劃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資源配置、經濟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四是有利于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
行政區劃調整后,重慶中心城區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將實現進一步統籌布局,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機制進一步理順,實現城市治理整體協同、系統高效、一體推進。
兩江新區和北碚區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確,發展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高健介紹,行政區劃調整后,兩江新區和北碚區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確,發展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兩江新區在行政區劃調整后,還將繼續保留國家級新區功能,產業、金融、貿易、科技、人才等要素更加聚集,將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聚焦開放資源集聚、產業能級躍升、科技創新引領等方面,持續放大獨特優勢,引領帶動全市高質量發展。
比如,開放方面,重點加快提升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江北嘴金融中心、悅來國際會展城、寸灘國際新城等開放平臺能級,“重慶制造”揚帆出海將更加便捷。
產業方面,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新一代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業等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創新方面,依托全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重要策源地,大力建設協同創新區,高水平打造明月湖實驗室,創建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打造現代化產業發展新高地和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加快建設重慶智慧之城。
行政區劃調整后,北碚區綠色生態資源要素更加富集,文化旅游優勢更加凸顯,將迎來新的發展環境和機遇。下一步,我市將研究制定支持北碚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從國土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城鄉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比如,交通建設方面,將研究謀劃北碚區東西快速路等項目,完善中心城區北部片區快速路網,加快建設渝西高鐵等對外通道,提升北碚綜合交通“內暢外聯”水平。
產業發展方面,將支持北碚發揮生態資源和文化優勢,發展文旅融合休閑康養產業。依托西南大學科教資源,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激發新劃入北碚5個鎮發展潛力,走科教和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提質打造“好品碚出”等區域公共品牌,讓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銷得越來越遠、賣得越來越好。
民生保障方面,將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給予支持,建設更多優質學校,提升就醫便捷性,優化就業服務,健全養老體系,讓老百姓享受更多優質公共服務。
兩不變一優化,行政區劃調整后公共服務和民生政策平穩銜接、不脫節不斷檔
高健介紹,在本次行政區劃調整中,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的位置,明確了“最大程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確保生產生活安定有序”的工作原則。這也是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發展改革委作了很扎實的準備,把大家最關心的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這些領域的政策,都逐一梳理出來。接下來,市發展改革委將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分類做好指導工作,確保這些公共服務和民生政策平穩銜接、不脫節不斷檔。
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安排:
首先,民生保障政策保持總體不變。目前,大多數民生政策執行全市統一的標準和流程,不會因行政區劃調整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群眾享受的醫保報銷、最低生活保障、兒童福利等政策保持不變,老百姓享受的待遇補助原來是什么政策,現在還是什么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將持續落實好兜底性、基礎性、普惠性的民生保障。
其次,公共服務事項辦理保持總體不變。行政區劃調整后的社保卡、不動產權證、房產證、土地使用證、工商營業執照等證照繼續有效,不要求必須變更。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原來各區的政務服務大廳正常運行,原來在哪里辦事,現在還在哪里辦事,比如,原渝北區劃入北碚區的5鎮群眾,若需要在線下辦理的婚姻登記、出入境證件等各類事項,依然可以在原地點辦理。同時,市發展改革委還將持續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確保相關服務有效銜接、居民辦事便捷高效。
第三,資源要素保障進一步優化。市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市級相關部門結合“十五五”規劃的編制,指導兩江新區、北碚區做好未來五年民生領域相關專項規劃,統籌加強托幼一體、醫養結合、社區公園等重點民生領域項目的謀劃建設,持續實施一批有效益、暖民心的民生實事,切實將民生工作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市發展改革委將始終按照“民生優先、無縫銜接、平穩過渡”的總體原則,推動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民生保障體系,服務水平將越來越好,群眾生活將更加便捷、幸福。
行政區劃調整后居民看病就醫不受影響
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維斌表示,這次區劃調整不會對居民看病就醫和醫療保障帶來變化,核心可概括為3個“不受影響”。
首先是看病就醫不受影響,大家可以按照原有習慣就醫。當前我市的各項醫療衛生服務政策是面向全市居民的,所有居民的就醫選擇本就不受行政區劃限制,可以自主選擇就醫的醫療衛生機構。同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也是“跟著人走”,人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
其次是醫保待遇不受影響,核心權益全程穩定。一方面,就醫報銷“一視同仁”,全體參保市民可以在市內任何一家醫保定點醫藥機構看病就醫、購買藥品;另一方面,參保繳費依然“按規定標準來”,居民醫保參保籌資標準和集中繳費期全市保持一致,職工醫保參保籌資標準和繳納方式全市也是一樣的。
最后是優質服務供給不受影響,還會不斷優化升級。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所有服務事項都可以在服務大廳和基層網點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市民既可以就近就便線下辦理,也可以選擇“渝快辦”等線上辦理,區劃調整過程中,所有服務都不會中斷。在保障“不變”的基礎上,我市還會以區劃調整為契機,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讓大家享受更便捷的服務。
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市區醫療資源聯動,推動市級、區級醫院的專家團隊、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組織地向社區、鄉鎮網點下沉,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
行政區劃調整后入學政策總體保持不變
會上,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就入學政策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核心思路為“兩個不變一個提升”。
第一個“不變”是入學政策不變。行政區劃調整后,兩江新區和北碚區的中小學(幼兒園)招生入學政策總體保持不變,也就是“以前讀哪兒,現在還讀哪兒”。市教委將積極指導兩江新區和北碚區教育部門優化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招生入學政策,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公平入學。
第二個“不變”是辦學模式不變。在行政區劃調整前,有一些優質學校領辦了本區內的“教共體”學校。行政區劃調整后,這些學校變成了跨區域的“教共體”學校。為了保證這些學校的辦學品質不會受到行政區劃調整的影響,明確這些學校的辦學模式不變,繼續由之前的優質學校領辦,實施一體化管理,持續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個提升”是辦學水平的提升。行政區劃調整后,將大力推進“教共體”建設,支持兩江新區、北碚區引進一批優質中小學校,持續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行政區劃調整后原證照繼續有效,群眾換領新證照憑自愿且不收費
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羅勇就戶籍更新、證照換領等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目前,市公安局已就社會民生、公共服務、涉企惠企等方面制定了系列便民利民配套措施,確保讓群眾“少跑路”。羅勇表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居住證、駕駛證等由公安機關辦理的證照,在有效期內仍能繼續使用,目前不用更換。
換領新證照遵循群眾自愿原則,對有意愿使用新地址的群眾,待標準地址正式啟用后,可以到轄區公安派出所、辦事大廳申請換領新的證照。為了不給企業、群眾增加經濟負擔,公安機關制定了便民措施,除到期換領、遺失補領等情況外,對證照仍在有效期內自愿換領的,將不予收費。
羅勇表示,為提高辦證換證效率,市公安局不僅在轄區公安派出所、辦事大廳增派力量,還突出“一件事一次辦”“一窗綜辦”,配套完善“警快辦”政務服務平臺以及相關業務系統改造,同步更新辦事指南。
責任編輯:杜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