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增4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 “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企業占50%
2025-11-07 06:25:24 來源: 重慶日報
重慶日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和復核結果,我市44家企業通過認定,另有130家企業通過復核。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41家,優質中小企業群體持續壯大,為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市經濟信息委介紹,本次新認定的“小巨人”企業呈現出與全市產業戰略高度契合、創新成色足、發展活力強等突出特點,反映出我市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產業布局精準聚焦,集群發展特征顯著。從行業分布看,新認定的“小巨人”企業全部位于我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范圍內,顯示出培育工作與全市產業布局的緊密銜接。其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等“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企業占比達50%;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等“3大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企業占比36.4%,重點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和鏈式發展格局日益清晰。
創新投入持續加大,關鍵技術不斷突破。在創新層面,這批企業展現出較強的研發實力與技術積累。數據顯示,“小巨人”企業平均從事特定細分領域時間長達13.6年,研發人員占比達30.1%,平均研發費用3848萬元,研發強度為5%。截至認定前,企業平均擁有發明專利超26項,參與制定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平均超2.4項。多家企業在產業鏈“補短板”“填空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萬噸級鈦合金整體自耗電極擠壓裝備,成為國內唯一、全球第二家掌握鈦及鈦合金整體自耗電極制備技術的企業,有力提升了我國高端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市場競爭力突出,細分領域引領作用增強。從經營績效看,“小巨人”企業展現出良好的成長性與專業化優勢。上年度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7.6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12.12%,平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49.3%的合理水平。一批企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標桿。以重慶永仁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企業平均每1.5年推出一款新產品,成功實現人工心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構建起全產業鏈自主可控體系,打破了歐美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
責任編輯:杜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