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宴”客記(下)|中國甘薯來論道 看好“彭水模式”
2025-11-07 07:37:4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核心提示:
連續兩天,重慶彭水縣辦了兩場“宴席”,一場是“武陵山·火鍋美食文化活動”,一場是“中國甘薯大會 ”,這座好客的城市,生動演繹了什么是“美食不可辜負”,同時,將目光投向了食材背后的漫長產業鏈,通過辦節會,吸引了流量,也成功獲取了國家級的產業人脈。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現場,為你解析彭水“宴”客記。

如果說11月5日的“武陵山·火鍋美食文化活動”,彭水晶絲苕粉完美”融入“火鍋這一國民美食,那么一天后的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 ,則讓這一“貴族苕粉”再次成為熱門話題。苕粉是甘薯傳統的加工產品,而彭水因好山好水“孕育”并“精煉”的晶絲苕粉,自是苕粉界的頂流。與會專家透露,將全國性的甘薯大會放在彭水開,與當地全力以赴打造淀粉及晶絲苕粉產業的努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個獨特的樣板
小小晶絲苕粉出圈的背后,是彭水在國家支持下深耕紅薯產業的生動寫照。
“彭水實踐為全國同類地區發展提供一個寶貴的經驗。此次大會選擇在彭水召開,具有特殊的典型意義,近年來彭水縣將甘薯列為第一主導產業,為全國,特別是西南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彭水樣本。”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強在致辭中著重提到了彭水發展甘薯產業的新成就。

據中國淀粉工業協會甘薯分會統計,重慶淀粉產量及其粉絲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彭水又占全市三分之二的產能,全縣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年產鮮薯48萬噸,綜合產值達到18億元,成功打造晶絲苕粉公共品牌。
李強還透露,2022年以來,他們先后組織體系專家和技術骨干96人次,參與彭水甘薯產業發展大會,晶絲苕粉品牌戰略發布會,現場調研,產業培訓等重要會議。累計提供新品種352個實驗示范,篩選出了一批淀粉型品種和實用型品種,推進彭水甘薯產業應用和推廣,研發利用淀粉型甘薯新產品早育早栽大顆粒肥精準施用技術等示范和輻射2萬余畝,實現畝增效益800元以上。下一步,將再接再礪,為彭水甘薯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貢獻國家甘薯體系力量。
一根盤活的鏈條
彭水晶絲苕粉是紅薯的下游產品,該縣對于其上游——紅薯種植同樣走心。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從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了解到,彭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60天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彭水紅薯這一山中珍寶,10萬薯農在家門口端上了生態的金飯碗,走出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的新路徑。

目前,彭水已引育紅薯產業龍頭企業11余家,構建了紅薯產業“1631”的發展體系,晶絲苕粉成功入選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案例,推動小紅薯成長為大產業。
彭水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行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是全縣紅薯產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標志著彭水向推動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現代化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對于如何用活資源賦能產業,彭水的路徑是——以彭水晶絲苕粉區域公用品牌為牽引,做長鏈條、做響品牌、做強效益,加快建設生態綠色產品供給地,推動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彭水力量。
一場賦能的規劃
彭水晶絲苕粉火了,如何賦能紅薯產業?彭水有著清晰的打法。
在高位統籌方面,強化政府引導,著力發揮縣委、縣政府頂層設計高度重視優勢,聚焦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成立產業專班,編制了紅薯全產業鏈發展規劃,構建了“一心三園兩基地一示范”發展新體系。

在借智借力方面,與彭水晶絲苕粉區域公用品牌聯手,成立了紅薯行業協會會員110家,授權企業31家,形成資源共享、渠道共建,依托協會的資源優勢,推動彭水晶絲苕粉尤其是火鍋濕食成為川渝火鍋的標配食材。最終校地聯合,聯合徐州農科院、西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共建產學研平臺,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成果轉化示范基地落地彭水。
在三產融合方面,強化產業側蓄能,推動轉型升級。彭水正規模化推廣高效種植模式,一地多收,一季多項,現已建成紅薯小鎮兩個,開發了摩圍山、烏江畫廊等薯旅融合精品線路兩條;開展直營展銷,節會促銷,電商網銷,帶動紅薯產品一路長效,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8億,今年的目標是突破20億。
“我們將細分賽道,豐富紅薯+新業態,推動紅薯+康養,紅薯+創意旅游等組合產品,合力打造國家薯旅融合示范區。”彭水縣副縣長彭小勇說:“這樣才能把紅薯產業鍛造成更具競爭力、更具持續性、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新范式。”
第1眼TV-首席記者 羊華/文
記者 黃歡/外聯
責任編輯:劉思利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