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讓安全更加可感可及
2025-11-08 07:09:36 來源: 重慶日報
嘉賓
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 羅 勇
兩江新區禮嘉街道黨工委書記 江 華
南川區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鮮光緒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朱婷 周松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確保社會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要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如何在深化公共安全治理方面拿出更多“實招”“硬招”,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織密監測預警網
讓風險“看得見、辨得準、管得住”
面對公共安全風險,精準高效的監測預警是第一道防線,更是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關鍵支撐。
“近年來,平安重慶建設成效顯著,2024年全市刑事案件總量較2020年下降61.6%,群眾安全感始終保持在98分以上的較高水平,平安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羅勇介紹,當前,人民群眾對公共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期盼的是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出行不堵心,更關心的是風險能預警、破案能挽損、被侵權后權益能得到維護。
為此,全市公安機關將緊扣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創建,一體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法治重慶建設。例如,在打造動態平安城市方面,將升級“情指行”風險閾值預警模塊,實時監測城市平安運行體征指標。
在基層治理場景中,監測預警的精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江華介紹,禮嘉街道通過建設“空天地立體感知網”,集成攝像頭2200路、無人機(車)感知系統12臺/套、各類智能傳感器19.39萬個,開發占道停車、火焰監測、違建識別等AI算法21項,初步建成自動化、智能化的感知預警體系。
“十五五”時期,禮嘉街道將同步筑牢安全發展底線,動態推動風險點位“全量落圖”、重點場所“全量上屏”,推動安全責任落實到場景、崗位、人員,構建從被動處置向主動預警、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預警轉變的除險固安新機制。
“‘十四五’期間,南川區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本質安全水平得到系統性提升。”鮮光緒介紹,成績取得的背后,是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一系列有力舉措。
為進一步做好“事前預防”,在風險防范上,南川區計劃構建覆蓋“水電氣訊路橋隧”的城市生命線數字孿生系統,實現城市風險點的全息感知與動態監測。同時,將“178”環線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地質災害防治、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織密全域覆蓋的智能監測預警網絡,讓風險“看得見、辨得準、管得住”。
深化數字賦能
推動治理效能再上新臺階
如何深化數字賦能,推動城市治理在高效運轉、智能響應、精準施策上持續進階?
“數字賦能成為‘十四五’應急管理的亮點。”鮮光緒表示,“十四五”以來,南川先后搭建了智慧應急組網式無人機系統、金佛山“178”環線智慧防汛應用場景、井下礦山AI智慧視頻監控系統等智慧應用場景,賦能森林防滅火、防汛、礦山監管。
特別是金佛山“178”環線智慧防汛應用場景,將鄉鎮(街道)夏季游客高峰期巡河巡水人力投入減少了約70%。同時,山洪預警響應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10分鐘以內,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夏季,及時高效勸離游客900余人次。
鮮光緒說,未來五年,南川應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標是構建一個“全域感知、智能研判、精準預警、高效處置”的智慧應急新格局,“我們將以‘數字應急’綜合應用平臺為重大平臺支撐,全面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的融合應用。”
羅勇表示,將打造“AI+全民反詐”綜合場景,增強涉詐風險捕捉效能,提高追贓挽損率,更好守護群眾的“錢袋子”。同時,創新交通擁堵、大型活動安保、突發事件等場景應用,確保城市日常情況下高效運行、極端情況下安全運行。如:在任一道路交通中斷的情況下,至少可保持2條以上分流、繞行道路暢通,確保節點問題不會引發城市路網癱瘓。
江華說,“十四五”期間,禮嘉街道搶抓數字重慶建設機遇,系統重塑基層治理體系,依托“141”基層智治平臺“一屏統覽、在線督辦”,打造可視化指揮調度體系,全面提升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十五五”時期,禮嘉街道將以數字化改革引領治理模式變革,試點引入無人機、無人車等智能裝備,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融入交通管理、應急指揮、防災減災等場景,加快形成“數據驅動決策、AI賦能治理、智慧普惠民生”的新格局。
推進跨部門協同
讓安全更加可感可及
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提升,離不開跨部門協同機制的完善。
羅勇表示,將推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多跨協同整治噪音擾民、高空拋物、不文明養犬等“城市病”,強化“食藥環”犯罪全鏈條打擊,讓安全更加可感可及。
同時,深度融入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推動完善部門協作聯動應急處置機制。
另外,將加快建設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構建以“圈層查控、單元防控、要素管控”為重點的全市域整體防控網,加強商圈、人員聚集區、夜經濟活躍區、網紅景區等重點部位巡防,啟動夜間“不打烊警務”,當好平安“守護人”,守好人間“煙火氣”。
鮮光緒介紹,在應急處置上,南川區將推動指揮調度再優化,目標是打造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智慧大腦”指揮中樞。通過整合應急、公安、消防、城治等多方資源,實現災情信息一鍵互通、救援力量一鍵調度、應急物資一鍵調配。
在社會共治上,暢通公眾參與風險舉報、獲取預警信息、學習自救知識的渠道;完善“陽光執法”信息化流程,提升監管透明度,并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應急科普,培育全社會安全文化,真正構筑起一道“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數字化安全防線。
“我們創新構建以網格為單元,整合綜合執法大隊、公安、交巡警、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專業力量和物業、快遞員等社會力量的‘政警聯動’‘警網融合’治理共同體,‘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加速形成。”江華表示。
江華介紹,“十五五”時期,在黨建統領“141”基層智治體系框架下,禮嘉街道將推動公共安全體系與社會治理體系一體建設、一體融合;強化水、電、氣、訊等關鍵基礎設施協同調度,發展壯大社區網格群防群治力量,構建全要素集成的治理架構;深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在推進政警聯動、警網融合改革的同時,高標準建設街道綜治中心;加強新興領域黨建覆蓋,全域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鎮街”建設,培育“紅巖先鋒物業”“社企黨建聯建”等特色品牌,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