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診免繳掛號費!多地醫院試點“一次掛號管多天”
2025-11-08 11:33:52 來源: 央視新聞
去醫院看病,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些檢查結果出來時,之前掛的號已過期,想讓醫生看報告還得再花錢掛號,而有些三甲醫院,還有可能掛不到號,直接增加了續診難度。
近幾年,一些省市的醫院陸續試點“一次掛號管3天”“一次掛號管7天”的措施,讓不少患者直呼“方便多了”。這份“方便”背后,民眾得到了哪些實惠?醫院的接診壓力是否會增加?這項措施在推行中,又需要破解哪些問題?
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一次掛號管3天”省錢又省時
前不久,湖北襄陽的陳女士來到襄陽市中心醫院檢查聽力,醫生給她開具了聽力檢查等項目,但當天沒出結果。
兩天后,陳女士再次來到醫院準備掛號看結果時,得知醫院推行了“一次掛號管3天”的辦法。拿著原號,陳女士在護士站完成了“回診”號的分診,很快就看完了檢查結果。陳女士首診掛的是副主任醫師的號,回診時,護士站同樣給她分配了副主任醫師看診。

以往,患者拿著檢查結果直接敲門找醫生從而打斷其他患者就診的狀況時有發生,如今,這里的首診和回診患者都是按號候診,就診井然有序,醫患溝通也更加從容。
“一次掛號管3天”政策具體是指:患者在醫院掛號就診時,如果因檢驗、檢查當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獲取報告,尚未完成診療,那么在含首次就診當日的3天內,患者可以攜帶報告結果到本院同一科室回診,免繳掛號費。
數據顯示,自“一次掛號管3天”措施實施以來,襄陽市中心醫院已為12萬余人次節省了97萬余元的掛號費,極大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
專家認為,這一政策于患者來說,自然是利好,但于醫院來說,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掛號費收入的減少。而如何在保障診療質量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平衡“便民”與“可持續運營”之間的關系,成為需要持續探索的新課題。

多個省份陸續推行
并進行有益探索
近年來,“一次掛號管三天”措施在湖北、廣東、山東、江蘇等多個省份陸續推行,針對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堵點,各地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患者的檢查結果如果三天之內出不來怎么辦?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醫務部負責人吳宏介紹,醫生在開好檢驗檢查單的同時,系統會自動在病人就診的48小時之內進行預約,第三天結果出來病人就可以復診。檢驗科、影像科、超聲的工作人員都利用周末時間增加人手以及機器的開機時間,保證患者基本在兩天之內做完所有檢查。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患者首診時,醫生可根據自己后續出診安排以及患者領取檢查報告的日期,自行為患者預約回診號,這個日期經常超過3天。
此外,廣州的一些醫院將回診時間跨度從3天延長到7天,在珠海等地的醫院執行的直接就是“一次掛號管7天”。由于部分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診療過程流程復雜、檢查周期長,延長至7天能使患者在一個相對寬裕的周期內,順利完成檢查并獲得及時回診。

據不完全統計,就醫過程中約有8%~10%的患者因檢查結果當日未出,需二次就診,但其中近半數因掛號不便或者經濟原因等放棄復診。掛號管3天管7天的便民措施實施后,患者復診顧慮大幅減少,醫院回診量顯著提升。
■ 延長掛號有效期,是否會導致回診號供不應求而掛不上?
為解決這個問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每天都會在公眾號放出不少回診號,操作方式和掛首診號一樣。如果真的沒號,患者前往醫院的護士分診臺也能拿到回診號。

“一次掛號管多天”措施落地
如何保護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在“一次掛號管多天”措施落地的當下,患者就診更加便利,就醫體驗也更好。但這份“便民”的背后,如何保護工作量和工作強度都有所增加的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胡文魁表示,續診患者仍然包含在科室和出診醫生的工作量內。在設計層面,在抓醫院運營管理方面仍然計算醫院總的門診量,如此一來,醫院、科室和個人的工作積極性都不會受影響。

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楊海瑄表示,醫院在最早的門診績效政策基礎上做了專項的補助,把每日門診診金的3%,作為專項績效池。之后再根據醫生每天續診的服務量做績效的補充。
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劉禮斌表示,根據患者人數的多少,每個醫生會有一個積分制。工作量越多積分越高,獎金也越高。

從一次掛號“管1天”到“管3天”再到“管7天”,數字的延長背后,是醫療服務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又一次靠攏。
這一措施讓民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減輕了就醫負擔,也倒逼醫院在運營管理、資源調配、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不斷突破創新。正如專家所言,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更多配套措施的完善,相信這一改革探索,終將惠及更多患者,讓就醫之路更順暢、更舒心。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焦點訪談》
責任編輯:鄧旻璐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