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批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發布 重慶2個案例入選
2025-11-09 07:24:29 來源: 重慶日報
重慶日報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申曉佳)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全國第二批礦區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重慶有2個案例入選:重慶渝勝礦業公司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生態修復案例,入選生產礦山生態修復案例;梁平區獵神村廢棄礦區生態修復案例,入選廢棄礦區生態修復案例。
重慶渝勝礦業有限公司為資源約束型中小型露天礦山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萬盛經驗”。
該公司是扎根萬盛經開區26年的本土民營企業,也是全市唯一獲評“國家級綠色礦山”的中小型露天礦山。公司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嚴格執行“邊開采、邊修復”,規范落實“采復并舉”平行作業和“剝離—儲存—回用”表土資源化管理,依托激光測量精準開采、智能噴灌管護等關鍵技術,系統構建了“源頭防控、采復并進、科技賦能”的生態修復體系,累計完成損毀土地修復80畝,終了區域生態修復率達到100%。企業先后榮獲“重慶市綠色礦山典范企業”“國家級綠色礦山”“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
梁平區獵神村,是地下開采礦區生態修復賦能鄉村振興的標桿典范。該村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明月山示范帶核心區域,曾因石膏礦開采造成地面塌陷、溪流干涸、森林退化等嚴重生態問題。
近年來,獵神村以“礦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化”的魄力,遵循“以用定治、以治興業”修復理念,首創“小微濕地+”近自然修復模式,實施“理水、養田、營林、修文”系統工程;錨定“文化保育—空間重構—產業激活”發展路徑,將礦區遺存轉化為藝術聚落,讓閑置資產煥活為文創載體,通過“林下經濟—精深加工—消費體驗”竹產業鏈革新,實現生態、經濟、文化、社會價值躍升。獵神村礦區以“礦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的蝶變,榮獲6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譚周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