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我只是把文件帶回家整理,怎么就泄密了?”“退休多年,這些老材料早沒用了,誰還會管?”——這些危險的思想誤區,正是泄密風險的溫床。
記者從國家安全部了解到,近年來,涉密單位退休人員失泄密事件偶有發生,深刻警示我們:保密無小事,涉密人員退休后仍要時刻繃緊保密這根弦。
涉密不守密失管又失控
——麻痹松懈,私留文件。部分涉密單位退休人員將私存涉密載體視為“小事一樁”或“職業紀念”,卻不知已觸碰到法律紅線。某涉密單位退休人員在違紀違法調查中被發現存在“私自留存涉密材料”的行為,成為其違法事實的一部分。
——利欲熏心,主動賣密。某涉密單位退休人員程某,為成功辦理其子女留學簽證,主動聯系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多次提供絕密級、機密級國家秘密。事發后,程某因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
——我行我素,違規操作。某涉密單位退休返聘人員違規將存儲涉密文件資料的移動硬盤帶回家中連接家用計算機,導致多份涉密文件資料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竊取。事發后,相關責任人均被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退休不“褪色”保密不松弦
——保密責任不“松懈”。保密責任是終身烙印,不因崗位變動而消失。退休人員須時刻牢記“涉密不涉私,離崗不離責”,不向親友談論原崗位工作細節,不在社交平臺披露任何與原單位相關的信息,并嚴格遵守出國(境)、從業等限制性規定。
——離崗密件先“清零”。涉密人員退休前,須清退全部個人持有、使用的涉密文件資料、信息設備等,并辦理完備的移交、銷毀手續。任何以“留戀”“整理”為名私自留存涉密載體的行為,均屬違法違規行為。
——法律意識要“繃緊”。根據保密要求,涉密文件等涉密載體嚴禁帶出辦公場所,確因工作需要攜帶涉密載體外出的,要依規履行審批手續并采取嚴格的保密防護措施,使涉密載體始終處于攜帶人有效管控之下。涉密計算機等涉密信息設備嚴禁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返聘或退休后再就業人員應嚴守保密紀律,嚴格落實保密制度要求,嚴防失泄密事件發生。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涉密人員退休,保密責任并非到達終點。退休人員應履行保密義務,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廣大人民群眾如發現可疑線索,請及時通過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網絡舉報平臺(www.12339.gov.cn)、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當地國家安全機關舉報。
(總臺央視記者王莉)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