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實驗室科研新兵: “重慶的人才生態給了我滿滿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2025-11-11 16:18:12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離實驗室不遠就是鳳棲湖公園,工作間隙去吹吹湖風、看看景致,緊繃的神經一下子就放松了。”10月底的一個午后,剛結束一輪模型調試的梁曉鈺坐在金鳳實驗室生物信息研究與應用中心(以下簡稱生信研究與應用中心)里,打開了話匣子。
作為2024年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引進的人才,今年7月,梁曉鈺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后來到重慶。這位來自山東威海的青年學者沒有初來乍到的生疏,更多的是一種如魚得水的愜意,因為她很快就在這座城市找到了科研與生活的平衡點——工作中,她是專注于細胞圖像與算法代碼的科研工作者;閑暇時,她是背著相機、用腳步丈量城市脈絡的攝影愛好者。
梁曉鈺從容融入的背后,是重慶為人才精心營造的“沃土”。
科研攻堅
團隊支持突破算法難關
生信研究與應用中心的工位是開放式的,梁曉鈺轉頭就能與同事討論數據,簡單幾句交流往往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這種開放的環境特別適合我們做算法研發,遇到卡點隨時能找人聊,不用閉門造車。”梁曉鈺笑著說,她目前推進的細胞高通量圖像處理與擾動檢索算法研究,正是在這樣的協作氛圍中一次次突破難關。
剛入職時,梁曉鈺面臨不小挑戰——研究方向從博士階段的課題轉向細胞圖像處理新領域,并且單模態分析模式難以破解跨場景信息互推、數據冗余量大等問題,讓課題推進屢屢碰壁。
為了破局,她開始大量閱讀文獻,梳理技術框架,主動向前輩請教,夜深人靜時還在調試模型、優化數據處理流程。
來自團隊的支持讓她印象深刻:“每次遇到卡點或者有新思路時,王崢主任即使再忙,也會預留時間聽我匯報。”有一次,王崢指著白板上的流程圖說:“先試試多模態融合,或許能打破維度限制。”
梁曉鈺立刻調整思路,主動對接做類似算法研發的前輩,對方不僅分享了核心技術框架,還提供了自己積累的實驗數據。她隨即重新構建分析模型,逐步突破技術障礙。如今,梁曉鈺的研究已初步實現特征匹配精度與檢索效率的雙重提升。
“這項技術若能成功與實驗室的蛋白質組學、單細胞組學等研究成果深度融合,將有望應用于新藥研發、疾病早診、細胞篩選等領域,為科研人員提供更高效的數據工具,加速生命科學研究的步伐。”談及未來,梁曉鈺眼中有光。
生活閑趣
鏡頭之下慢品巴渝煙火
科研中的梁曉鈺,在算法代碼與細胞圖像里鉆精度、摳細節;而走出實驗室的她,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喜歡拿起相機捕捉重慶雄奇山水與市井煙火的鮮活百態。
“我很早就喜歡攝影。”梁曉鈺說,攝影于她是純粹的放松,記錄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讓她不用再糾結參數和構圖,更加享受隨心所欲,“看到讓自己眼前一亮的場景就會隨手拍下來。”
在重慶的時間雖然還不長,但這座城市已為她提供了無數心動的瞬間。“北濱路的江景晚霞、老街區的煙火市井,還有大足石刻的千年奇觀,每一處都忍不住想記錄。”她笑著說,不過多數時間已被美食填滿,還沒來得及系統拍攝重慶,“愛上了小面和火鍋,紅油鍋底涮毛肚、耙牛肉,再配碗冰粉涼蝦,生活里增添了很多樂趣。”
徒步是梁曉鈺的另一大愛好。相較于北京的干爽,重慶秋天的濕冷讓她略有不適,但適應后她發現了這種氣候的獨特美感:“雨后徒步,空氣里滿是草木清香,江面云霧繚繞,比北方的晴空多了份朦朧意境。”梁曉鈺計劃找個周末沿著北濱路慢慢走,用鏡頭記錄嘉陵江的波光、渝中半島的燈火。
最讓她心動的是重慶的“松弛感”。一個周六傍晚,梁曉鈺徒步走到鎏嘉碼頭時,天邊鋪展開粉橙色的晚霞,嘉陵江江面上泛著柔光,對岸的燈火次第亮起,“我靠在欄桿上,江風帶著水汽吹過來,耳邊是市民的笑聲、孩童追泡泡的動靜,那一刻覺得特別愜意。”
人才生態
堅定扎根重慶的決心
選擇重慶,梁曉鈺并非一時沖動。
去年參加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時,重慶科技創新和重點產業發展的蓬勃圖景,展現出的開放姿態,讓她產生了“想來重慶”的念頭。
“我看重的是重慶與我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產業機遇,還有務實的人才政策,以及相比一線城市更親和的生活成本。”梁曉鈺坦言,這座城市讓她看到了個人價值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的可能性。
“來渝后,重慶的人才生態給了我滿滿的安全感和獲得感。從來渝到入職,整個過程比我想象中更順暢。”梁曉鈺說,重慶的人才政策涵蓋了科研支持、醫療服務等全方位保障,“方方面面的支持讓我不用為瑣事分心,能安心扎根,全身心投入工作。”
尤其讓她安心的是重慶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包容”。與同領域青年學者交流時,她常被問及重慶的職稱評定是否“唯論文”“硬熬年限”。她以重慶副研究員申報條件為例解答:“這里有三條獨立路徑,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咨詢各有側重,重實績而非單純以論文數量或年限來評定。這種多元透明的晉升環境,讓不同方向的青年學者都有清晰的盼頭,能踏實深耕。”
如今,梁曉鈺已把重慶當作“第二故鄉”。工作上,她希望深耕算法研發,讓成果真正落地;生活上,她盼著能在這里成家,把日子過穩過暖。
“重慶既有適合科研的沃土,又有讓人喜歡的煙火氣,在這里,我能同時實現立業和成家的夢想。”夕陽透過實驗室的窗戶,灑在梁曉鈺身上,她的笑容堅定而明亮。
責任編輯:趙秋云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