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觀察丨巫山紅葉節:從“一葉紅”到“全域興”
2025-11-13 13:47:3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飛峽云容白,懸江樹影紅。”數百年前,明代詩人盧謙蕩舟巫峽,詩情如涌,落筆成詩。進入秋冬時節,重慶巫山縣長江兩岸迎來了一年中最璀璨靚麗時期,巫山紅葉絢麗如霞,浸染山野林間,繪就如詩如畫的三峽美景。
11月13日,第十九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簡稱“巫山紅葉節”)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市新聞發布廳舉行,巫山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本萬在發布會上向廣大市民和游客朋友發出誠摯邀請:第十九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將于2025年11月22日正式拉開帷幕,并持續至12月31日。橙黃葉紅正當時!此刻的巫山,已準備好美麗的風景、多彩的活動、暖心的福利,歡迎大家一起來巫山感受在巫山·最三峽的巫山紅葉魅力。
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這片燃燒在峽江兩岸的紅色火焰,正成為推動大三峽文旅新地標建設的重要引擎。

紅葉傳奇: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千古名句,恰如巫山紅葉節十八年跨越式發展歷程的生動寫照。
巫山紅葉為什么這樣紅?這是一個自然奇觀,也是一道人文景觀,是巫山縣多年來接續打造出來的一塊文旅金字招牌。
長江三峽是我國最早推向世界的旅游名片,得益于此,位于三峽腹心的巫山很早就嘗到了發展旅游的甜頭。自1982年左右開始,巫山旅游便聲名漸起,而到1997年前后,巫山旅游業迎來高峰,接待游客13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358萬元。然而,隨著“告別三峽游”風潮過后,巫山旅游業一度跌入低谷。
巫山旅游業新的突破點在哪里?巫山將目光投向了不起眼的滿山紅葉。
“長江三峽兩岸自古自然分布著較多的紅葉樹木,不過大多是原始自然生長的,并沒有現在這般壯觀景象。”巫山縣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重慶巫山近年來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通過植樹造林,綠化長江,有意識地大量栽下紅葉樹,并在農科院校專家指導下,采取人工撫育、人工滴灌等措施,人工調控讓紅葉的色度更艷麗,觀賞期得到延長。
經過精心培育,巫山打造出了壯觀的三峽紅葉景觀帶,紅葉面積達120萬畝,品種多達200多個,成為巫峽與大寧河沿線壯美景觀,以及三峽的獨特標志。

人工培育讓巫山紅葉“出色”,而讓這一生態寶貝“出圈”,則在于當地持續的品牌打造和營銷,巫山紅葉節就是其中重要的創新舉措。
2007年11月28日,巫山在全國率先舉起“三峽紅葉”的旗幟,首屆巫山國際紅葉節應運而生。巫山首屆紅葉節一舉引爆市場,巫山借此成功招商引資16.5億元,當年旅游接待人數達1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09億元,較2006年增長8倍以上。
從2007年到2024年,巫山持續舉辦紅葉節,每屆平均舉辦10余項文旅活動。紅葉節的接待游客數也從首屆8.6萬人次提升到2024年的347.94萬人次。紅葉節還被評為“重慶十大影響力節慶品牌”榜首和“全國十大地方節慶品牌”。
“十八載深耕,紅葉節已從單一的觀光項目,裂變為拉動三峽旅游的強勁引擎,引領三峽旅游的‘秋冬淡季’轉變為‘炙手可熱的旺季’。”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二級巡視員侯玉峰在第十九屆巫山紅葉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近年來,巫山紅葉節品牌以一抹紅葉的絢爛,吸引海內外游客超過970萬人次傾心奔赴,為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賦能添彩。

紅葉漫山:除卻巫山不是云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筆下道出了巫山景色的獨一無二。這種獨特性在第十九屆巫山紅葉節的活動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從傳統的觀光游覽到多元化的沉浸式體驗,巫山正以創新實踐讓每一位游客真切感受到“看過巫山紅葉,不羨他處秋色”的獨特魅力。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巫山‘紅葉正濃,美景如畫’。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紅葉觀賞勝地,巫山目前已進入一年中最紅、最美、最好的觀賞期。”巫山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本萬說,巫山紅葉之“紅”,紅在漫山遍野、層林盡染。巫山紅葉之“美”,美在云、江、山、葉的完美融合,高峽平湖和遍山紅葉交相輝映。巫山紅葉之“好”,好在生態和諧、萬物共生。
“我們以‘滿山紅葉似彩霞’的天然勝景為依托,持續推出‘賞紅葉·品烤魚·摘戀橙’等多元活動,打造‘水陸空’立體游覽線路,讓游客既能乘船穿越巫峽近距離觀賞紅葉,也能徒步‘三峽龍脊’俯瞰層林盡染的恢宏氣象。”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二級巡視員侯玉峰在巫山紅葉節發布會上介紹道。
本屆紅葉節以“水陸空立體游覽”為框架,打造出多維度賞紅體驗。在水上,游客可乘船穿越小三峽·小小三峽,在龍門、巴霧、滴翠三峽的連綿奇景中,欣賞兩岸紅葉與碧水相映成趣;在陸上,神女天路與三峽龍脊兩條精品線路各具特色,前者可通過觀光車、索道等不同組合方式從多個角度欣賞巫峽秋色,后者則以12公里徒步線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紅葉環繞的山野之趣;在空中,文峰觀景臺等制高點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俯瞰長江與漫山紅葉交相輝映的絕佳視角。

除了傳統的賞紅路線,本屆紅葉節還推出了四大特色活動體系,讓游客的體驗更加豐富多彩。“三峽100”越野賽將體育與旅游完美結合,讓參賽者在奔跑中感受巫山山水之美;“紅葉聯通世界”研討交流活動則著眼于區域協同發展,推動成立“巴蜀紅葉景區合作聯盟”;攝影展聯展通過鏡頭展現巫山紅葉的多彩風姿;而最具創意的“四個一”營銷活動,則通過憶電影、唱歌曲、寄紅葉、出文創等方式,從多個維度挖掘紅葉的文化價值。
在夜間,投資1.3億元打造的“三峽之光”情境夜游,以科技光影為筆,描繪巫山、三峽與長江文化,為游客呈現不同于白日的夢幻體驗。與此同時,巫山云雨康養旅游度假區、三峽里·竹枝村、大昌古鎮等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也通過康養、微度假、文化體驗等不同主題,共同構成巫山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這些創新體驗的背后,是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的強力支撐。21家旅行社、145名導游、300余家賓館酒店以及便捷的交通網絡,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保障。而紅葉節期間開展的“寵客”服務,包括在高鐵站、高速口等地設置服務點,免費提供“紅葉暖心禮包”等措施,更讓游客感受到巫山的熱情與溫度。
從單一的紅葉觀賞到多元業態融合,從節慶活動到全域旅游體驗,巫山紅葉節正在實現從“顏值”到“價值”的深刻轉變。這種轉變不僅豐富了游客的體驗,更彰顯了巫山文旅產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邁進的堅定步伐,為全國同類地區的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巫山樣本”。

紅葉絢爛:道是無晴卻有晴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的《竹枝詞》,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巫山紅葉節的發展境界——這片紅葉,不僅美了山川,更富了百姓,其意義早已超越觀賞本身,正深度融入區域發展大格局,在巴蜀文旅走廊建設和長江文化保護中譜寫新的篇章。
在第十九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新聞發布會上,巫山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本萬對于巫山在發揮紅葉節品牌影響力,促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措施進行了解讀。
劉本萬表示,巫山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節點,推動川渝整體協同發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巫山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區域文旅能級的重大使命。對于巫山紅葉節這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品牌,巫山始終將其置于川渝協同發展大局中謀劃推進,著力打造區域協作、文化互融、產業共興的重要平臺。
巫山紅葉節聚焦融合,共塑巴蜀文旅品牌。近年來,巫山積極推動紅葉景觀與巴蜀文化深度融合,積極推動與四川光霧山、米亞羅等知名紅葉景區組建“紅葉聯盟”,以李白出蜀路線為紐帶,串聯江油青蓮李白故居、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巫峽·神女景區等文旅資源,打造“詩詞+山水”沉浸式文旅品牌,構建“人文+自然”互補的新格局。

巫山紅葉節聚焦賦能,共傳巴蜀紅色基因。巴蜀大地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巫山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平臺,全面推動跨區域紅色資源保護傳承,重慶的巫山、渝中、江津等7個區縣與四川的成都、廣安、瀘州等地紀念館、博物館聯合成立川渝地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聯盟,構建起川渝革命文物保護協同平臺,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增添了紅色文化底蘊。
巫山紅葉節聚焦聯動,共建區域協作體系。巫山堅持“一盤棋”思維,聯合萬州、忠縣、云陽、巫溪等區縣成立“大三峽”旅游聯盟,策劃推出“渝味三峽”、“壯美長江詩意三峽”等多款線路產品。并主動加強與四川樂山、資陽、廣元等地戰略聯動,成功舉辦雙城推介會、“巫山神女茶話會”路演等活動,吸引近百家川渝文旅企業實地考察、對接合作。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來巫的四川籍游客較去年同期增長21%,區域協同發展的共贏效應日益凸顯。
展望未來,重慶將搶抓“十五五”規劃編制機遇,加快打造大三峽文旅新地標。這意味著巫山紅葉節將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發揮作用——不僅是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有效載體。
通過持續擦亮“壯美長江三峽”文旅名片,巫山紅葉這片自然饋贈的生態寶貝,將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保護傳承長江文化、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續寫新的篇章。
從“一葉紅”到“全域興”,巫山紅葉節這片燃燒在峽江兩岸的紅色火焰,不僅點燃了巫山的文旅經濟,更照亮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燊 姜力菘
責任編輯:王婷婷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