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潮新聞記者 何慧婷
近日,一村鎮銀行發文稱“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同時下調其他各期限存款利率引發關注。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盡管目前公開宣布“取消”中長期定期存款產品的銀行尚屬少數,但作為銀行過去的攬儲“利器”,不少銀行的中長期定存產品的確正在悄然退場。
不論是產品下架、售罄,還是利率出現“倒掛”,這些現象都表明銀行業在負債端正主動調整。
“通過降低存款利率和停售高成本存款產品來降低負債成本,已經成為銀行業的普遍做法。”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銀行正從以往追求規模擴張的模式,轉變為更加注重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
中小銀行下架五年期定存
部分銀行“存五年不如存三年”
在銀行業凈息差持續承壓的背景下,減少高成本的長期限存款占比,增加短期存款或拓展同業存單等多元化負債來源,已成為銀行優化中長期負債結構、實現更精細化管理的關鍵一步。
分析人士認為,相對于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對資金成本更為敏感,因此主動調整負債結構,通過壓降中長期存款的規模和成本來緩解經營壓力。
截至目前,包括浙江網商銀行、中信百信銀行、安徽新安銀行、蘇商銀行、中關村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已不在其手機銀行或APP提供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部分銀行甚至下架了三年期定期存款產品。
盡管大部分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仍在售,但利率優勢已不復存在,甚至普遍存在明顯的利率“倒掛”現象——即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形成“存得越久,收益越低”的局面。
多位銀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證實了這一現象。
“存五年不如存三年。”建設銀行杭州西湖區一家支行的客戶經理表示,該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為1.55%,而五年期最高為1.3%。

杭州銀行一客戶經理介紹:“如果資金低于20萬元,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是1.5%;如果資金達20萬元,三年期可享最高1.65%利率,五年期則無額外上浮。”
浙商銀行個人定期存款產品“惠存”三年期和“惠存”五年期利率持平。“100元起存,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都是1.8%;50000元起存,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都是1.85%;200000元起存,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都是1.9%。”該行客戶經理介紹道。
這意味著,對于多數儲戶而言,選擇五年前定期存款已無法獲得更高回報,反而犧牲了資金流動性。
大額存單集體“縮期”
專家建議適度多元配置
在大額存單方面,大多數銀行產品貨架中已難尋5年期大額存單產品的蹤影,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甚至將3年期產品也從銷售列表中移除,銀行在售的最長期限大額存單僅為1年期。
從利率情況來看,當前銀行在售的大額存單已集體跌進“1時代”。業內人士指出,部分銀行調整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發行計劃,基本是為了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
展望未來,多位行業專家預測,在息差壓力和政策引導下,下架五年期定存或類似的高成本存款產品,未來可能被更多銀行所采納。
對于習慣通過長期定存進行財富保值的儲戶來說,這一變化確實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這一變化趨勢,專家建議居民可從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投資能力等出發,做好適合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如果追求穩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國債等產品。如果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適當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黃金等產品。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