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首次在直播間買酒,卻被判訂單異常,11月13日,上海的趙成宇(化名)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他近日從“浙廣優選”直播間下單了6瓶“貴州茅臺53度醬香白酒(1000毫升)”,單瓶2998元,總價17988元。但13日中午,該訂單自動退款,原因顯示為“訂單異常”。

澎湃新聞注意到,該商品鏈接已下架,下架前單瓶已漲價401元。
“公斤裝茅臺,算下來便宜,當時就下單了。”趙成宇稱,11月11日下午,他通過“浙廣優選”直播間下單了上述產品,未限購。但商家遲遲不發貨。
13日中午,他收到平臺發的信息稱,經判定,訂單存在異常,已發起退款,支付的款項已經原路返回到支付賬戶。趙成宇打開訂單,發現訂單已自動關閉。
趙成宇稱,他此前從網絡平臺上買過其他商品,這是第一次買酒,“買6瓶就判異常?我認為不合理,需要店家和平臺給個說法。”
頁面顯示,該商品已售出132件。涉事的“鳴修名酒專營店”為新開店鋪,經營者為“鄭州鳴修商貿有限公司”。目前店內掛有12個鏈接,均為不同規格的貴州茅臺酒,均無銷量。
13日下午,趙成宇向該店鋪客服詢問訂單關閉原因,但截至發稿時,對方“已讀”未回。
13日晚,澎湃新聞就前述情況,試圖采訪涉事店鋪客服,但發送的多條信息均無法送達,顯示“因違規消息禁言中”。
趙成宇的情況并非個例。在某消費投訴平臺,與“取消訂單”關聯的投訴超一萬條。有消費者投訴稱,11月11日,使用平臺優惠券下單了一部手機,但第二天凌晨卻被平臺單方面自動取消訂單,優惠券無法再次使用。平臺客服對此無法給出合理解釋。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對此認為,商家或平臺單方面以訂單異常為由自動退款的行為,構成違約。依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消費者在平臺或直播間提交訂單并完成支付時,與商家的網絡買賣合同就已成立。消費者趙成宇購買的商品,既無限購約束,購買數量也合理,若平臺或商家沒法拿出消費者賬號存在惡意下單、交易風險等有說服力的實質證據,僅以“訂單異常”為由擅自退款,屬于單方面違約。
趙良善表示,消費者可要求商家繼續履行合同發貨,或索賠商品差價等損失;若協商無果,可保留訂單截圖、溝通記錄等證據,向平臺投訴;也可通過訴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