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 梁浩楠
聽新聞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11月14日,2025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重慶)開幕式暨國企優聘賦能“四鏈”融合發展推進會在市國資委舉行。
活動以“校企協同·人才領航”為主題,聚焦人才與創新,現場簽約一批海內外高校國際合作與校企合作項目,并發布2025年度市屬國企人才發展指數,重點推介近2000個崗位人才需求,釋放出重慶國資國企渴求人才的強烈信號。
作為2025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專場活動之一,本次活動是重慶國企、高校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平臺,一系列跨越國界的合作協議順利簽署。重慶理工大學與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凝聚態化學與能源技術研究所簽署先進制造技術合作協議;重慶郵電大學與哈薩克斯坦中亞創新大學攜手;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共建“摩洛哥魯班工坊”。這些合作標志著重慶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以來,市屬國資國企通過深化改革實現了系統重塑,在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金融業、文化旅游、基礎設施等5個領域進行了優化布局,擔當了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主力軍’,他們充滿活力,也對人才充滿渴望。”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菁華表示,重慶國資國企發展壯大需要人才,尤其是在“十五五”期間新一輪發展浪潮中,市屬國資國企將深入開展“五個提升”行動,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成渝氫走廊建設等重點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這都需要大量人才,希望人才向重慶集聚、向重慶國資國企集聚。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介紹,重慶建立與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協同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超過80%的碩博士培養點、60%的本專科專業點已精準對接現代制造業集群,專業和產業匹配度達88%。市教委還會同市國資委、市經濟信息委等部門簽訂“四鏈”融合戰略協議,近年來校企互派專業人員 2272名,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3個、市級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10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2.4萬件,成功實現產業化項目2244項。
柬埔寨工業、科技與創新部國務秘書通·辛尼表示,未來全球制造業將更加智能、精準、可持續,需要匯聚大量知識、資源和人才。希望雙方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支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構建更加完善的科研生態系統。
大會現場,市屬國企與高校的協同成果集中呈現。重慶機電集團與哈工大重慶研究院、慶鈴集團與西南大學、重慶儲備糧集團與河南工業大學、國藥太極集團與重慶醫科大學等簽署了多個產學研合作項目。
備受關注的“科技副總”機制再結新果,多名高校專家受聘進入重慶機電集團等企業,為產業一線嵌入“最強大腦”。此外,重慶渝富控股集團、重慶農商行等企業成功引進博士高層次人才,并舉行了集體簽約儀式。

值得關注的是,現場發布了來自超118戶企業的近2000個重點緊缺崗位,其中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金融服務等核心領域崗位占比近4成。如慶鈴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博士崗、市地礦集團時空智能算法研究員等前沿科技創新型崗、涪陵大數據公司AI算法工程師等崗位,彰顯了重慶產業升級對高端人才的渴求。
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楊誼介紹,市國資委不斷創新引才模式、培養方式和使用機制,打造經管、技術、技能三支人才隊伍,人才總量目前占比超過60%。今年,市國資委組織開展“進百所高校引萬名人才”系列活動,共計劃招聘10000余人,涵蓋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多個先進制造業領域;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4.5%;獲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成功培育大國工匠1名,在第三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斬獲2金1銀。
當天,大會還設置了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華為員工培訓中心資深教授韓俊杰分別就人才聚力助推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與華為人才管理實踐分享了前沿觀點。大會現場還為一批在人才引育、平臺建設方面成效顯著的企業和個人集中兌現了政策獎勵,充分展現了重慶用心服務人才的決心。
分享成功
相關推薦
參與評論積分 龍珠商城兌好禮
打開第1眼TV-華龍網查看全部評論 >